风赋

【原作者】:宋玉

【原诗】: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官,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涣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惏慓,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眕,得目为,啗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鉴赏】:

中国古代有很多巧言谲谏的故事。宋玉的《风赋》采用咏物的形式亦自成一格。

讽谏,不是正式的劝谏文,其特点和妙处均在于随机而来,出人意表,言带机锋,圆中有方。所以,如何切入议题,如何生发,如何转接,如何收束均要力求自然天成,不露褰裳濡足之态。本赋从“有风飒然而至”写起,从纯偶然的现象无端而起,生发出雄风、雌风的一番议论,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和劝谏之意,文章戛然而止,留酸碱之味于言外。全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随物赋形,显得十分自然。这种写法看似乎易却艰辛,其实是极不容易作到的。它要求创作主体对自然、社会、人生有很高的悟性,有鸢飞跃般的活泼泼的心境,有极为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要善于迁想妙得,由此及彼,由实到虚等等。有了这种素养才能左右逢源,触机而发,无论山川草木,风雨日月,鸟兽虫鱼等均可入情入理,构成一种创作的意象。风,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作者巧妙地把它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描写,写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的不同的感受,从而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于平常事物中悟出不平常的道理,立意活而新。

赋中对风的描写十分精彩。风在作者笔下可谓穷形尽相,各种动态无不活灵活现。作者极善于通过风中各种事物的状态来写风的变化。如写风之初起谓风“起于青苹之末”,写出微风始发,青苹轻摇之状;写风之渐大谓“盛怒于土囊之口”,使人如闻风之怒号;写风渐衰谓其“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等等。尤其是对雄风、雌风的对比描写,真仿佛让人觉得风还真有高贵、低贱之分,赋予了它们以某种社会属性。写雄风“乘陵高城,入于深宫”,所接触的皆是“华叶”、“桂椒”、“芙蓉”、“蕙草”等等;所经则是“中庭”、“玉堂”,“罗帷”、“洞房”等等;所以,风似乎也成了高贵的客人,所用动词则是“徘徊”、“翱翔”、“倘佯”、“北上”、“跻于”、“经于”等等;其作用则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相反,写雌风则“起于穷巷之间”,所接触则是“沙堁”、“死灰”、“溷浊”、“腐馀”等等;风此时似乎成了邪恶之徒,“冲孔袭门”,用“动”、“吹”、“骇”、“扬”、“邪薄”等动词描写之,所带给人们的似乎皆是灾难,令人“生病造热,中唇为眕,得目为嗽获,死生不卒”。这种对比描写,以意为主,意之所之,文势随之,文势则以铺陈出之。所以本赋虽然多方铺陈,注重藻饰,但与后来汉赋之追求形似,滥用词采、呆板虚浮大不相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