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颂

【原作者】:刘伶

【原诗】: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巵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之侍侧,焉如蜾嬴之与螟蛉

【鉴赏】:

这篇颂文,从表面上看是寓谐于庄,它用很庄重严肃的颂体文来赞誉酒德,颇有调侃人生的意味,有一种诙谐之趣。但若仔细品味,这种调侃、诙谐之中又有一些苦涩的味道,可以令人在轻松中感到沉重,在超然中感到愤懑和惆怅。所以,实际上它倒是寓庄于谐的。表层与深层,庄与谐,在任笔挥洒中令人不辨涯涘,正是文章高妙之处。

文章虽然很短,写来又纯任自然,无意于追求文笔的凝炼与精萃,但它内在的意蕴却是十分丰富的。

作者笔下的“大人先生”是他理想人格的化身,当然也带有他本人个性特色的浓重色彩。这个“大人先生”可以超越时空、超然物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他也可以超越一般人的感觉与思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这是个摆脱了一切羁绊与束缚,从形体到精神都可以“天行空”、“独往独来”的绝对自由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这是现实黑暗社会“名利愈兢,繁礼屡陈,刑教争驰,夭性丧真”(嵇康《太师箴》)的境况下,作者感到极度压抑心灵所要求的一种补偿。文中的“贵介公子”、“搢绅处士”就是代表着权势与舆论的人物,他们“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在现实社会中他们的势力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所以“大人先生”形象的刻画不是一种精神的抗争和灵魂的挣扎吗?

值得注意的是,刘伶这种抗争与挣扎,不得不借助于“酒”,要用酒的迷狂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清醒,为自己的遗落世事、不肯用命遮盖。《晋书》载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这种宣言,这种看似怪诞的行为,用心可谓良苦。本文中的“大人先生”也“惟酒是务”,“止则操巵执觚、动则挈楹提壶”,“捧承槽,衔杯漱醪”、“枕麴藉糟”,以此达到“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境界,以此摆脱“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咻咻呶呶。这就是“酒”之“德”,这就是为什么要为之作颂的理由。由此看来,“大人先生”的洒脱不是显得有些沉重,他的“其乐陶陶”不是带有几分凄苦吗?

刘伶一生以放浪形骸知名,其功业事迹不得其详,史称“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刘伶追求的就是“无用之用”,他的目标应该说是实现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