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赋
【原诗】: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汤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会稽兮,句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块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人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鉴赏】:
对生命的执着也许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之一。面对死亡,人们或因其结束人生的幸福而恐惧颤栗,或因其消除人生的痛苦而视为解脱,或因其无可回避而达观处之。总之,人类不得不面对死亡而做出自己的回答,即使是齐生死、等祸福的庄周,也以其面对死亡无可无不可的超然透露了全身存性的隐衷。另一方面,理性精神的高扬,生存价值的充分实现,又使人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慷慨赴义,因为生死之念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人生价值的问题。如果怀才不遇,那么不得不默默结束生命的遗憾,虚度岁月的焦灼,浪费生命的痛苦,相互交织,必然使生命主体饱受折磨困苦。
贾谊遭谗被贬,屈身长沙,人生价值的无从实现使他倍感死亡的巨大威胁。所谓“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所谓“物无不可”,“亿变齐同”,“纵躯委命”,貌似自宽自慰,实则自伤自痛,外表旷达潇洒,内心深憾浩惋。昔日奋笔《过秦论》之昂扬奋发早已荡然无存、唯余哀伤不已的自慰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贾谊是一位极富逻辑思维的作家,严密的逻辑性是贾谊政论散文的特色,也是这篇明理赋的一大特色。以赋明理,始创于贾谊。即以此赋谈生死之期难以预知一段来说,赋文首以万物皆变,无有休止人笔,得出变化之精深难以料知的论点。继而用三组相反相成的范畴(祸福,忧喜,吉凶)从道理上加以阐述,再以四个历史人物(夫差,句践,李斯,傅说)胜败祸福相伴相随为例,从事实上给予验证,自然得出“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的结论。最后又用一组生活实例强调“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这一结论,显得论证严密,条理清晰。
发自内心的生命慨叹与严密的逻辑思辨相渗融,使这篇短赋既有理性的深邃,又有情韵的悠长。刘勰说“赋自诗出”,看来,《鸟赋》正是在抒情一点上乃保留着诗的风韵。
-
- 杜康是什么圣?杜康是酒圣吗?
-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种圣是应有尽有。诗圣有杜甫,书圣有王羲之,医圣有张仲景,茶圣有陆羽等等。那么杜康是什么圣呢?很显然,这个中国酿酒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