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逻辑百科辞典

白马非马

中国古代名辩学命题。战国时辩士儿(nie)说提出,公孙予以论证。意指“白”之名不同于“马”之名。公孙龙揭示了名的内涵和外延,论证了名的种属差别,在中国逻辑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白马论》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白马非马”中的逻辑思想:①“白马”与“马”的外延不等同。“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是所求一也。”即马包括黄马、黑马等,而白马不包含黄马、黑马,可以说“黄、黑马包含于马”,却不可以说“黄、黑马包含于白马”。因此,求马与求白马所求不同。②“白马”与“马”的内涵也不等同。“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这就是说:“白马”之名,包括命形(马)与命色(白)两个属性,而“马”之名却只包括命形一个属性。“马者,无去取色,故黄、黑马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取于色,”不是无色,只是不取其确定的颜色。“有去取于色,”不是泛指有色,而是取其确定的一色。“白马非马”反映了白色与它色的内涵区别。③“白马非马”中的“非”字是不相同的意思,表示“有异”,不是“全异”。“白马非马”在承认白马包含于马和白马有马的共性的前提下,强调它们之间的不等同关系,肯定了它们之间“有异”的种属关系。《迹府》篇明确说“楚人非人”是“异楚人于所谓人”,也是一个明证。因而“白马非马”是表示“白马不等同于马”,不表示“白马全异于马”;“白马非马”是一个揭示种不等同于属的命题。而不是割裂个别与一般的诡辩命题。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赵奢阏与破秦军
赵奢阏与破秦军
公元前270年,秦国发兵攻赵。这一天,赵惠文王正坐在朝廷与诸大臣商议怎样退兵的计策,突然有人来报,说秦兵已经包围了赵国的军事重地阏
子产与伯石
子产与伯石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
甘茂以假乱真
甘茂以假乱真
战国时,秦国相国甘茂用虚实混淆,以假乱真的手法,中伤乃至搞垮了政敌公孙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