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材
中国古代名辩学术语,见于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篇。又称八美。是指论辩者应该具有的思维能力。一为名物之材,是命名制名、运用概念的能力。二为构架之材,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三为达识之材,是辨别真伪的判断能力。四为瞻给之材,是说辞能达意,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五为权捷之材,是指思维敏捷、全面,有权衡得失的能力。六为持论之材,是有严谨立论,不会被别人驳倒的能力。七为推御之材,即有据理反驳的能力,能攻破对方的论点。八为贸说之材,即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能力。刘劭指出,一个人兼有八材,然后才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则通人之理。刘劭认为,八材都是由人的情性决定的,而人的情性是天赋的,只有极少数圣人能兼具八美,善论辩而定是非;普通人不能兼具八美,只是偏才,因此他们没有论辩的资格。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逻辑百科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闱姓”赌博:科举制度的怪胎
-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至为神圣的事业。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从神圣的科举制度中却蘖生出一个怪胎,它就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