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思想转变问题
1.早期思想转变的过程
有的研究者探讨了刘少奇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认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五四运动前是刘少奇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发展阶段;(2)五四运动爆发是刘少奇思想的激烈斗争阶段;(3)五四运动后期是刘少奇思想的迅速变化阶段,并于1920年秋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前完成了由革命的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转变。
2.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刘少奇在五四时期激烈的思想动荡和斗争中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迅速地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时代的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刘少奇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认准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方向,从而迅速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意识和对工农群众的深厚的感情,是他迅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第三,顽强刻苦的学习毅力和不懈地探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在学习和深求中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是促成他思想转化的重要主观因素;第四,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以及在深入工农群众的实践中加速完成了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祥无、庄有为:《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上海师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
2.张传仁:《刘少奇在工人运动中反对左倾思潮的斗争》,《社会科学》1982年第一期。
3.刘勉玉:《刘少奇白区工作策略思想略述》,《江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
4.孙福田:《刘少奇对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重大贡献》,《河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一期。
5.彦奇、王德夫:《刘少奇白区职工运动策略思想初探》,《党史研究》1982年第二期。
6.阎志民、郭用宪:《试论刘少奇对建党理论的贡献》,《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二期。
7.史兵:《刘少奇对白区工作的贡献》,《暨南大学学报》1982年第二期。
8.姚一旭:《保障中国人民胜利的伟大战略部署》,《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三期。
9.王爱玲、卫立本:《刘少奇对抗日游击战争理论和策略的贡献》,《党史研究》1982年第六期。
10.刘庭华:《刘少奇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贡献》,《历史教学》1984年第七期。
11.黄峥:《刘少奇与山东抗日根据地》,《党史研究》1985年第二期。
12.刘崇文等:《〈刘少奇选集〉下卷学习研究文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13.高路:《刘少奇与两类矛盾学说》,《文献与研究》1985年第六期。
14.朱元石:《刘少奇关于人民民主制度的论述》,《文献与研究》1987年第三期。
15.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8年7月版。
16.曾宪林:《论大革命时期刘少奇的工会建设理论》,《江汉论坛》1989年第一期。
17.朱敏彦:《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档案出版社1989年7月版。
18.陆建洪:《论刘少奇的教育思想》,,档案出版社1989年7月版。
19.黄祖琳:《刘少奇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刘少奇研究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20.陈绍畴:《刘少奇与白区工作的转变》,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21.袁旭:《刘少奇对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22.姚勇:《发展苏北战略方针的提出及其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23.朱元石:《刘少奇对抗战结束后争取东北的巨大贡献》,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24.李兴仁:《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版。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