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狱及教训
1.潘案真相
1955年4月,潘汉年在北京参加党的代表大会期间,突然遭到逮捕,造成解放后一大冤案。他被捕的罪状长期以来并未公布,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冤案得到平反,人们才知潘案冤狱的端倪,研究者认为潘案的判刑依据根本不能成立,理由是:第一,所谓潘汉年重用上海市公安局内部一些投诚的叛徒、特务,“勾结反革命分子,篡夺领导”问题,此事潘汉年并无直接责任,因为是华东局同意的,且是工作上的错误;第二,所谓抗战时期“投靠日本特务机关”问题,原是执行中央指示,派人打入敌伪组织,开展特殊工作;第三,所谓暗通台湾,造成二六轰炸,这完全是捏造的罪名;第四,所谓“投降国民党”问题,实是由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合作事宜。显然,潘汉年的这些主要罪状,无一能够成立。
2.潘案发生及其长期未能平反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潘案的发生及其长期未能平反决非偶然,一方面是由于解放前阶级斗争尖锐复杂,潘汉年在特殊条件下的斗争为党进行工作不易为一般同志所理解;另一方面是江青等人长期来处心积虑地打击、消灭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的所谓“三十年代的文化人”。
3.深刻的教训
研究者认为,潘汉年的冤案给予我们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主要是:第一,要根据历史经验,严格遵守法制,执行党的纪律,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第二,必须严格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区分对敌工作关系与投敌关系;第三,必须认真学习理论,学习党史,尤其是了解党在白区的地下斗争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修良:《潘汉年在上海的历史功绩》,《社会科学》(沪)1984年第五期。
2.刘昌亮:《潘汉年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党史文汇》1987年第二期。
3.覃衡:《西安事变中的潘汉年》,《中华英烈》1987年第四期。
4.陈修良:《潘汉年非凡的一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8月版。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