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

【原文】:

豹踞雕盘天设险,峰峦层叠据雄关。

兴京门户兴王业,亲统貔貅数往还。

【原文作者】:爱新觉罗·旻宁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写清兵入主中原前太祖努尔哈赤明朝军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萨尔浒大战。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4月,明军十万余人号称四十七万大军,由东、南、西、北四路云集,企图一举围歼后金六万旗兵。努尔哈赤明察善断,“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辽事述·辽左兵端》),于是亲自统率八旗大军先行阻击明军西线主力。

开头一句首先描述“三关”雄姿:“豹踞雕盘天设险。”“豹”、“雕”,乃三关中关名。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注“三关”云:“第一关名雅尔哈,即汉语‘豹’也;第二关名代岷,即汉浯‘雕’也;第三关名札喀,即汉语‘边’也。”“天设险”,等于说天然的屏障,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吧。不过,“豹”与“雕”既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关隘名号,同时也象征了后金旗兵的勇猛和善战。而“踞”与“盘”两个动词则更形象地描画出后金守军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

第二句展示“三关”的险要:“峰峦层叠据雄关。”三关地当崇山峻岭之中,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面对这层峦叠嶂,作者眼前不由浮现起二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那场殊死战斗。当时,明西路军两万驻守萨尔浒,一万东出攻打界凡城。努尔哈赤派代善皇太极带领两旗过三关中之札喀关集兵截击来犯之敌,自率六旗猛打萨尔浒驻军,结果萨尔浒守兵一举被歼。而来犯界凡之敌则被三关一带后金守军截断退路,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明军主帅杜松亦在此毙命,全军覆没。”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渠,军器与尸冲入浑河者,如解冰旋转而下”(《满洲实录》卷5)。三关,豹踞雕盘,大战中创立奇功!“据雄关”亦即“雄关踞”,作者以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三关险隘的雄风。

萨尔浒一战成了后金进主天下的一个有利契机,对这一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诗的第三句热情称颂:“兴京门户兴王业。”“兴京”,在今辽宁新宾县西,明置建州卫,爱新觉罗先世于此曾受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遂自赫图阿拉迁都于此,天聪八年(1634)改称兴京。其地在三关以东,而三关险要的攻守形势恰好成就为兴京之西的天然门户。因而萨尔浒之战中,三关亦卓建殊勋,使后金顿开大清帝王鸿业。如今,诗人置身三关古迹,心潮激荡,对先祖奠基创业的无限崇敬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兴京门户兴王业”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敬重之情,也显露出了作者遣词造句手法的高妙。一般来讲,格律诗尤其是短小的绝句往往忌讳词重字复而讲求言简意丰。然而《三关》一诗不避重复,一句中连用两个“兴”字,不但没有冲淡了诗意,反使诗中单个的物象呈现出了多重的意蕴。“兴京”中之“兴”,不过是普通名词中的一个附加成分,本身并无多少实在意义,但作者却出人意表地用转类修辞,出之以“兴王业”之“兴”,使其转化而为动词,由一个简单的指称“符号”变成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表现了“王业”之“兴”,乃水到渠成、势在必然的历史潮流。这一“兴”字给庄严浑重的怀古诗顿时注入了机巧灵奇。诗写活了,“兴王业”的那一历史英雄形象也跟着栩栩如生了。于是下文转而对人物的重点描写也就显得必要而又自然。

第四句“亲统貔貅数往还”,所刻划的正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麾军作战的雄风英姿。当初,太祖努尔哈赤过三关时也曾横槊赋诗:“过关躬战萨尔浒,一举歼明廿万兵。”胜利的凯歌中唱出了创业者的自豪与威武。“貔貅(pí xiū)”,原指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这里,作者借用来比喻后金的旗兵,极力形容努尔哈赤将士的勇猛。这一神来之笔,既巧妙地呼应了篇首“豹踞”、“雕盘”的三关雄姿,也有力地刻划出努尔哈赤毕生征战,一举奠定帝王功业的浮雕似的形象。

《三关》一诗,只是一首七言绝句,但作者既安排得结构紧凑,又包容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作者对景抒怀,写人记事,诗情豪迈,大气磅礴。因而,这是一篇能够鲜明地代表着一代帝王个性与风格的怀古佳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揭秘潘金莲的情爱史
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揭秘潘金莲的情爱史
相信大家看过四大名著的水浒传的人都会对一个女人比较清楚吧? 那就是潘金莲,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金瓶梅》对其进行了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