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
(一)概述
根据有无原发病将骨髓纤维化(1nyelofibrosis,MF)分为原发性MF(IMF)及继发性MF(SMF);又依据发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MF及慢性MF。本文主要介绍慢性IMF。
(二)诊断标准
1.国内诊断标准
(1)脾明显肿大。
(2)外周血常规出现幼稚粒细胞和(或)有核红细胞,有数量不一的泪滴状红细胞,病程中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增多或减少。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
(5)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显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上述第5项为必备条件,加其他任何两项,并能排除继发性MF、及急性MF者,可诊断为慢性IMF。
2.国外诊断标准
(1)脾肿大。
(2)外周血涂片有幼稚粒、幼稚红细胞。
(3)红细胞数正常,Ph1染色体阴性。
(4)取材良好的骨髓活检切片中,纤维组织占1/3以上。
(5)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
(三)评论
1.国外诊断标准中强调需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或转化的MF,因此,提出外周血红细胞数应正常。然而,无论认为成纤维细胞与造血细胞是否源于一种多能干细胞,还是认为纤维组织增生是造血组织增生的一种继发性反应,骨髓纤维化总是与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因此,在骨髓纤维化的病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增多是可以理解的,要求红细胞数正常不尽合理。只是IMF时红细胞增多的幅度有限,达不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待骨髓纤维化发展严重,骨髓造血功能衰减,又可发生贫血。
2.国外还强调骨髓活检切片中纤维组织占1/3以上,但在IMF早期,各系造血细胞大多显示增生,纤维组织有时尚达不到1/3。只要有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结合其他条件,仍可诊断为IMF。因此在国内诊断标准中,对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状况未提幅度。
3.本书修订时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外周血中出现泪滴状红细胞的内容,因为这是IMF的重要特征之一,可出现于每一油镜视野之中。反映了脾窦内皮细胞增生的病理特点,内皮细胞增生后向窦内凸出,窦腔随之缩小,红细胞通过受阻,被挤压变形而成泪滴状。有报告脾切除后,泪滴状红细胞可消失。
4.骨髓纤维化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髓细胞白细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的病程中,尤其是晚期。近又发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及急性白血病时也常伴发骨髓纤维化,主要从病理学检查中证实。骨髓纤维化也见于部分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以及全身性结核病患者。由此可见继发性者可能较多,故强调诊断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时,应排除原发的疾病。
5.近来发现40%~50%的原发性MF存在JAK2基因突变,如能检出JAK2V617F,更有利于原发性MF的诊断。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