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烂果病
枣烂果病包括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枣木霉病等。轮纹烂果病主要为害脆熟期枣果,其余几种在枣采收期、加工期和贮藏期发生,造成枣果霉烂,不堪食用,损失极大。
症状
轮纹烂果病
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具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
枣软腐病
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随后在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大头针状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子囊。
枣红粉病
枣果受害,果肉腐烂,有霉酸味。受害果实上有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聚集物。
枣曲霉病
受害果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大头针状物,即曲霉菌的孢子穗。霉烂的果实有霉酸味。
枣青霉病
受害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绿色或灰绿色霉层,即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即菌丝层。
枣木霉病
病果组织变褐、变软。果面生有深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病原和发病规律
轮纹烂果病:病原待定。
枣软腐病:病原为接合菌亚纲的根霉属(Rhizopus)。菌丝发达有分枝,有匍匐丝与假根。匍匐丝上产生孢囊梗,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其内产生大量孢囊孢子。孢囊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饰纹。
枣红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红粉聚端孢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分生孢子自顶端单个地向下陆续形成,聚集成团,孢子无色、双孢,鞋底形,长(12~18)微米×(8~10)微米。
枣曲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顶端膨大,长出放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两层,顶端串生球形、褐色的分生孢子,直径4微米左右。
枣青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青霉菌(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形成扫帚状一至多次分枝,分枝上长出瓶状小梗,其上着生成串的近球形分生孢子。
枣木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木霉属(Trichoderma)。分生孢子梗有隔膜,对生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团,有孢子4~12个。孢子无色,球形至卵形,(2.8~4.5)微米×(2.2~3.9)微米。
枣烂果病的各种病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及枣果表面,当果实有伤口时,病菌孢子发芽后立即从伤口侵入。枣果采收后,温度高、通气不良、湿度大,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导致枣果霉烂。轮纹烂果病菌借风雨飞溅传播,从幼果期开始侵染,至果实近成熟期才发病,潜育期长。
防治方法
轮纹烂果病:①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自幼果至果实膨大期,喷施农药3~4次,每10天喷一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等。③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集中深埋,以减少再侵染的病原菌。
其他枣果病害:①果实采收时应尽量避免枣果损伤,以减少病菌侵入。②采收的枣果及时晾晒或炕烘处理。③贮存时应剔除伤果、虫果、病果,并置于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
枣软腐病病果
枣青霉病病果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