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锈病

【介绍】:

菜豆锈病是菜豆生长中后期的常见病害,在各蔬菜种植区发生普遍。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豆荚染病,影响菜豆的产量和品质。

危害症状

菜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隆起形成近圆形的黄褐色疱斑,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新老夏孢子堆形成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锈褐色病斑,引起受害叶片枯黄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末状的冬孢子。茎发病,初始产生褪绿斑,扩大后形成褐色的长条状疱斑,后期转为黑色或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豆荚发病,产生突出的暗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锈褐色的粉末状物。

发生特点

此病是由真菌担子菌亚门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侵染引起。病原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菜豆叶片,产出芽管,由叶面气孔直接侵入,引起初侵染,经9~12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后在病部形成锈孢子,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借助气流进行再侵染,直到秋季产生冬孢子越冬。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其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2℃,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菜豆的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为9~12天。遇多雾和多雨天气、结露持续时间长等情况时此病易流行。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菜豆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以夏、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参照“豇豆锈病”。

叶片染病,初始产生黄白色小斑点

斑逐渐扩大并隆起,形成呈黄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具黄色晕圈

后期疱斑中央的隆起呈暗褐色

菜豆锈病后期的叶背症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