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毒病

【介绍】:

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植株矮化,结荚减少,百粒重下降,一般年份减产15%左右,重发年份减产达50%以上。

危害症状

大豆病毒病多表现为系统性症状,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叶片、花器、豆荚均可受害。幼苗受害,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皱缩甚至死亡。叶片受害常表现为4种类型:①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通常后期病株或抗病品种的上部叶片出现淡黄绿相间的斑纹,对光观察尤为明显;②重花叶型。出现黄绿相间斑纹且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泡状突起,叶缘下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明显矮化;③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之间,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片皱缩不齐;④黄斑型。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型混生,出现黄斑坏死。此外,此病还可引起花器畸形,花芽萎蔫不结实或呈黑褐色枯死,使结荚数减少,豆荚短小畸形,出现褐色坏死条纹,籽粒出现斑纹,色泽多变,多为褐色或浅褐色。

发生特点

此病主要是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简称AMV)等3种病毒中的一种单独侵染或两种及两种以上复合侵染引起。田间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混合症状。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的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传毒,也可通过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其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38℃,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蚜虫虫害大量发生时,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及时治蚜。及时防治好蚜虫,药剂可选用10%施可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苦参碱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②选用抗病品种,播种无病种子,播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③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无病株采种,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育苗阶段注意及时防治蚜虫,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或用银灰色遮阳网育苗避蚜防病。④加强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病毒来源。合理密植,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层疏松肥沃,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康润1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叶脉变褐弯曲,叶肉泡状突起

发病植株的上部叶片褪绿,叶形缩小,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染病植株的萎缩症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李时珍夫人是谁?医圣李时珍的后人在哪里
李时珍夫人是谁?医圣李时珍的后人在哪里
李时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人们更多的是将视野放在他为后世人所作的伟大贡献和带来的福音,更多的是去了解他所编修的关于医学的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