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锈病

【介绍】:

豇豆锈病仅危害豇豆,是豇豆上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各蔬菜种植区发生普遍。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

豇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浅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隆起;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受害部分的叶片枯黄脱落。叶柄、茎和豆荚的发病症状与叶片的相似。发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形成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此外,叶面有时可见稍突起的栗褐色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在叶背产生黄白色的粗绒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Miura侵染引起。病原菌只危害豇豆,系专性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田间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冬孢子经3~5天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豇豆叶片,产出芽管侵入引起初侵染,约8~9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后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直到秋季产生冬孢子越冬。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1~32℃,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0%以上。豇豆的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为7~10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以夏、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合理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②加强管理。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整枝,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浅黄色小斑点

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周围具黄色晕圈

叶面稍突起的栗褐色夏孢子堆

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

豇豆锈病田间危害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
雍正治贪
雍正治贪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