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局部地区发生。保护地栽培、露地栽培时均可发生危害,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
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片、茎和果实,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初始在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浸状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裂。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为黑褐色而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病斑表面粗糙,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引起。此菌只危害番茄和马铃薯,且对番茄的致病力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及田间自生的番茄、马铃薯上越冬,有时以厚垣孢子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雨水、浇水等将病菌从地面反溅到番茄植株上,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或从植株伤口、气孔侵入,继而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8~25℃,相对湿度9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的3~5月和秋冬季的10~12月。番茄的感病敏感生育期在成株期至结果期。
多年连作、偏施氮肥、底肥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以早春多雨,或梅雨季节多雨,或晚秋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中蔬5号、强丰、佳粉、中杂4号等品种。②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浇、灌水后适时通风;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中心病叶或病株。④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番茄青果染病,初始呈油浸状灰绿色病斑
番茄青果染病中后期症状
成株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呈不规则褐色病斑
叶片染病后出现白色霉层
番茄晚疫病田间危害状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古代唯一被腰斩的公主,美貌异常,3个刽子手都不忍行刑!
- 古代几千年封建社会,皇权体制下,皇子公主那绝对是至高无上,备受恩宠的。然而,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公主都能善始善终,有时候生在皇家也未必
-
- 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 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的传说中,赵云都是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一传闻流传了上千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然而,最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