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

【学名】:Laphygma exigua Hübner

【别名】:夜盗蛾、菜褐夜蛾、玉米夜蛾、贪夜蛾

【介绍】: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隙性发生的暴食性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国内已知的寄主植物达78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19~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1个肾形斑,内有环形斑1个,外缘线由一列三角形斑组成。后翅灰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卵:白色,圆球形,表面有放射状隆起线,成块产于叶背或叶面,卵块上覆盖白色绒毛,不能直接看到卵粒。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2毫米。体色多变,腹部气门下线常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直达腹部,但不弯到臀足上。易与菜青虫、甘蓝夜蛾相混淆。

蛹:体长约10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刺上有2根刚毛,其腹面基部也有2根极短的刚毛。

发生特点

甜菜夜蛾在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5~6代,北京地区发生5代,世代重叠。常年浙江第1代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全代历期25~35天;第2代发生期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全代历期25~35天;第3代发生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全代历期25~28天;第4代发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全代历期25~30天;第5代发生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全代历期40天以上;第6代发生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为不完全世代。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但趋化性较弱。黄昏至上半夜是成虫活动、取食、产卵的高峰期。平均每头雌蛾可产卵4~5块,100~600粒。卵常成块产于叶背或叶面。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群集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片的表皮,产生不规则的透明白斑。2、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或转移危害。4龄以后食量骤增,晴天白天隐蔽,晚上出来取食危害,但阴雨天白天有少量幼虫爬上植物取食。幼虫取食叶肉,严重时吃光叶片,还可钻食危害果实。

甜菜夜蛾属喜温性害虫,发生危害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5~35℃,相对湿度80%~95%,土壤含水量20%~30%。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发期为8~9月。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9℃,有效积温42.5度·日;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10.9℃,有效积温243度·日;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2℃,有效积温106度·日。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②诱杀成虫。采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杀。③药剂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始盛期施药,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用足药液量和保证喷雾质量,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卵孵高峰期防治可用5%卡死克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低龄幼虫始盛期防治,药剂可选用1%力虫晶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或奥绿1号(10亿PIB/毫升)悬浮剂800~12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3500~4000倍液,或24%美满悬浮剂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甜菜夜蛾幼虫危害甜椒

甜菜夜蛾卵块

甜菜夜蛾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李淳风与唐太宗的一段预言对话
李淳风与唐太宗的一段预言对话
唐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太宗问于李淳风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人,卿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这个人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国相,就是丞相的意思,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鞭笞范雎,让范雎仇恨自己,最终成功逼死自己的。但是,一个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