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条跳甲
【别名】:菜蚤子、土跳蚤、黄跳蚤、黄曲条菜跳甲、黄条跳甲
【介绍】: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4毫米。鞘翅上各有1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因此善跳。胫节、跗节黄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4毫米,长圆筒形,黄白色,各节具不明显肉瘤,生有细毛。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
蛹: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胸部背面有稀疏的褐色刚毛。腹末有1对叉状突起,叉端褐色。
发生特点
年发生代次从北到南2~9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潜伏越冬。翌春气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取食,达20℃时食量大增。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成虫食叶,以幼苗期危害最严重,刚出土幼苗、子叶被食后,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在留种地主要危害花蕾和嫩荚。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1个月以上,因此世代重叠,发生不整齐。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平均每雌产卵200粒左右。20℃下卵发育历期4~9天。幼虫需在高湿情况下才能孵化,因此近沟边的地里多。幼虫只危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老熟幼虫在3~7厘米深的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约20天。全年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并且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菜田重于湿度低的菜田。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一是清除菜地残株落叶,铲除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二是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②铺设地膜,避免成虫把卵产在根上。③药剂防治。防治成虫,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5%农蛙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等,大面积喷洒。后3种药剂还可用于灌根防治幼虫,每穴灌150~250毫升,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另外,防治幼虫也可亩用3%地正丹颗粒剂,或3%护地净颗粒剂3.0~4.0千克,或5%紫丹颗粒剂1.5~3.0千克等,在近根际条施或穴施。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幼虫及其危害状
黄曲条跳甲幼虫放大(腹面)
-
- 蔺相如人物简介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