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褐腐病
李褐腐病又称李果腐病。可为害果、花、叶、枝梢,以近成熟的果实发病较重。在多雨潮湿的年份常流行成灾,引起大量烂果。
症状
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期都可感病,但以接近成熟时的果实受害严重。果实发病,开始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展很快,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然后病斑表面生出灰白色至灰褐色绒状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因水分蒸发较快而干缩成僵果。花被侵染后似霜冻状,变褐萎蔫,表层生粉状物。病菌从病果梗、花梗向下蔓延,侵害枝条,形成病斑,易使枝条枯死。病斑边缘紫褐色,中央稍凹陷,并伴有流胶。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灰色霉丝。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的核果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Wint.)Rehm.]。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侵染。经虫伤、机械伤口、皮孔侵入果实,也可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新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病菌分生孢子除借助风雨传播外,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和象鼻虫等昆虫也是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贮运过程中,病果与健果接触,病菌可传染至健果。李树开花期间低温多雨容易引起花腐,果实近成熟期温暖多雨则易引起果腐。树势衰弱、地势低洼或树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较差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合理修剪,适时夏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及时排除园内积水,以降低李园湿度。结合冬剪,对树上僵果做一次全面清除;春季清扫地面落叶、落果;生长季节随时清理树上、树下的僵果,以消灭菌源。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果实伤口,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②药剂防治。李树芽萌动前,全树均匀喷施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在枝条上的越冬菌源。从李子脱萼开始,每隔10~14天用药一次,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李褐腐病病果表面散生灰白色绒状颗粒
李褐腐病成串病果
-
- 白起人物简介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