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细菌性穿孔病
李细菌性穿孔病又称李黑斑病、细菌性溃疡病。此病可侵染李及桃、杏等多种核果类果树。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梢。
症状
叶片受害,初为多角状水渍状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紫褐色,边缘为水渍状,并带有黄绿色晕环。空气湿润时,病斑背面有黏膜状菌脓。最后水渍状边缘消失,病斑干枯,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病死组织脱落,形成直径为0.5~5毫米的穿孔。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病斑晕环较为明显,穿孔较圆而小;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斑晕环不明显,穿孔呈不规则形。
枝条受害后,病斑褐色至紫褐色,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多呈梭形,常伴有流胶。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斑皮层常开裂。病菌也可使枝梢皮层坏死,造成死梢现象。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为两种细菌,即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pruni(Smith)Dowson]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van Hall.]侵染所致。病菌在枝条的病组织内越冬。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果树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由叶片的气孔、枝条或果实的皮孔侵入内部组织。温暖、降雨频繁或多雾的天气易造成病害流行;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或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多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枝条健壮,增强抗病力。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果园湿度。避免桃、李、杏等果树混栽,以防病菌互相传染,给防治增加困难。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的病枯枝。②药剂防治。李树芽萌动期,全树均匀喷施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在枝条上的越冬菌源。从李子脱萼开始,每隔10天用药一次,药剂可选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李细菌性穿孔病病斑干枯开裂状
李细菌性穿孔病病斑后期穿孔状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
-
- 邓析巧辩“死尸买卖”
- 邓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辩之学”的创始人,也就是现在后人所说的法律、律师,关于他能言善辩的趣闻还不少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