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疗病
杏疔病,又称杏膨叶病、肿叶病、红肿病、杏黄病等。
症状
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侵染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短而粗,叶片簇生。病梢表皮初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其上生有黄褐色突起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先从叶柄开始变黄,沿叶脉向叶片扩展,最后全叶变黄。叶肉增厚,比正常叶厚4~5倍,呈破革质状,质地变脆硬。病叶正反两面布满褐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6~7月间,病叶变成红褐色,向下卷曲,遇雨或空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橘红色黏液,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干燥后常黏附在叶片上。此时叶柄基部肿胀,短而粗,两个小托叶上也生有小粒点,可涌出红色黏液。后期病叶逐渐干枯,呈黑色,质脆易碎,叶背散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冬季,病叶成簇残留在枝上,不易脱落。由于新梢逐年受害、枯死,树冠不易扩大,不但影响产量,也影响树的寿命。花被侵害后,花萼肥厚,花蕾增大,不易开放,花萼和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后生长停滞,果面上有淡黄色病斑,其上生有红褐色小粒点,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多点菌属杏疔座霉菌(Polvstigma deformans Syd.)。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中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气温18~20℃之间开始传染为害,南方一般在3月下旬出现。条件适宜时侵入幼芽,病菌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子囊孢子一年中侵染1次,无再次侵染。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因为杏疔病病菌只有初次侵染机会,无再次侵染,所以从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②药剂防治。从杏树展叶期开始,每隔10~14天喷一次杀菌剂。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杏疔病新梢染病,叶片簇生,叶片变黄
杏疔病病叶叶肉增厚,质地变硬脆
杏疔病病叶向下卷曲
杏疔病后期病叶干枯呈黑色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