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褐腐病

杏褐腐病又称菌核病、灰霉病。发生普遍,是花、叶片和果实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发生较为严重。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花和叶片。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感病,以近成熟期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稍凹陷,后病斑扩展迅速,变软腐烂。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黄褐色绒状颗粒,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果易早期脱落,少数挂在树上成为僵果。花受害常白雄蕊及花瓣先端开始,先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及全花,变褐萎蔫,表面生有灰霉。叶片染病自叶缘开始,形成大型暗绿色病斑,呈水渍状腐烂。嫩梢受害,形成长圆形溃疡斑,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丛。当病斑绕枝一周时,引起上部枝梢枯死。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有两种:一种为半知菌亚门串珠霉属核果褐腐串珠霉(Monilia cinerea Bon.),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串孢盘菌属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laxa(Aderh.et Ruhl.)];另一种为半知菌亚门腐串珠霉属仁果褐腐串珠霉[Monilia fructigena(Aderh.et Ruhl.)Honey],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串孢盘菌属仁果褐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或昆虫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引起发病。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病部表面出现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花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侵入,易引起花腐和叶腐。果实成熟期,如温暖多雨,且伤口较多时,易发生大量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合理修剪,适时夏剪,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及时排除园内积水,以降低杏园湿度。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树上僵果;春季清扫地上落叶、落果,集中烧毁;生长季节随时清理树上、树下的僵果,以消灭菌源。②药剂防治。杏树萌芽前,全树均匀喷施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在枝条上越冬的菌源。从杏脱萼期开始,每隔10~14天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杏褐腐病病斑表面黄褐色绒状颗粒

杏褐腐病幼果期发病,病果挂在树上

杏褐腐病成熟果发病,变软腐烂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