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冶金百科全书 选矿

beijie

专指碳酸盐矿物热分解的过程。焙解的目的是使碳酸盐排出二氧化碳、除去结晶水,转变为金属氧化物,为后续作业作准备。

碳酸盐热分解反应为MCO=MO+CO,当MCO和MO均以凝聚相存在,且不生成液相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仅决定于二氧化碳的分压,即Kp=PCO(MCO).

影响焙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气相组成、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等。在焙解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只与温度有关,此分压值称为碳酸盐的分解压,它表示体系实际存在的平衡状态,可作为衡量碳酸盐热稳定性的标准。碳酸盐的分解压愈高,其热稳定性愈差,愈易热分解。碳酸盐的分解压由实验测得,也可用化学热力学方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体系的自由能变量为

式中pCO为气相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分压;pCO(MO)为碳酸盐的平衡分解压;Q为任意指定始、末态下的活度熵。焙解反应的自由能变量ΔG表示金属氧化物对二氧化碳亲和力的大小。当pCO=101.33kPa时,ΔG=ΔG°,此时的亲和力称为标准化学亲和力。因此,ΔG°值可作为衡量碳酸盐热稳定性或金属氧化物对二氧化碳化学亲和力的标准,其负值愈大或pCO(MO)愈大,金属氧化物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愈小,碳酸盐愈易热分解,其热分解温度愈低。当pCO>pCO(MO)时,ΔG>0,反应向生成碳酸盐的方向进行;只有当pcc<pCO(MCO),ΔG<0时,反应才能向碳酸盐热分解方向进行。

由于各种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不同,控制焙解温度和气相组成,即可选择性地改变碳酸盐的组成,再用物理选矿法处理,就能达到富集有价组分和除去杂质的目的。如对于弱磁性菱铁矿石,严格控制炉内气氛和温度,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用竖炉或回转窑加热至570℃以上,可使其转变为强磁性的四氧化三铁,便于用磁选法处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