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冶金百科全书 选矿

aniei bushouji

浮选药剂中的一类阳离子型极性捕收剂。药剂的极性基(见捕收剂)中含有氮(N)原子。因起捕收作用的是带烃基的阳离子(R—NH),故又称阳离子捕收剂。这种捕收剂用于浮选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如石英、绿柱石、锂辉石、长石、云母等;碳酸盐矿物,如菱锌矿等;可溶性盐,如钾盐等。

类别 胺类捕收剂主要是胺及其盐类。包括伯胺盐(RNHCl)、仲胺盐(RR′NHCl)、叔胺盐(R(R′)NHCl)和季胺盐(R(R′)NCl);分子式中R代表长链烃基或芳香烃基,一般在C以上;R′通常为短链烃基,一般为CH。浮选常用的胺盐主要是8~18个碳原子的烷烃伯胺及其盐。如合成十二胺(CHNH,n=10~13)、椰油胺(CHNH,n=8~18)、合成十八胺(CHNH,n=17~19)、混合胺(CHNH,n=10~20)等;此外还有一种醚胺(ROCHCHCHNH),是在胺的烷基上引入一个醚基,可使固体的胺变为液体,醚胺在矿浆中易于弥散,浮选效果比较好。胺类捕收剂在水中可以呈分子也可以呈离子状态存在。以十二胺为例,其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关系:

平衡时解离常数(25℃时)为

所以,水溶液中胺以什么状态存在,取决于溶液的pH值。对于浓度为1×10mol/L的十二胺水溶液,当胺分子浓度与胺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值为10.6。pK值为3.4。胺的pK值反映了它的离子浓度与分子浓度相等时介质的pH值或pOH值。pH<10.6时,胺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pH>10.6时胺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作用机理 胺类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主要有物理吸附、半胶束吸附和化学吸附等方式,对针铁矿、金红石、刚玉、蓝晶石、石英等矿物吸附的研究表明,胺类捕收剂同氧化矿物的作用与矿物的表面电性有密切的关系。基本规律是胺类捕收剂仅在荷负电的矿物表面吸附并起捕收作用,它主要靠静电力和分子力作用,在矿物上呈物理吸附状态。例如,十二胺对石英的捕收作用仅发生在pH>pZC(pH=2)。当药剂浓度低时,RNH在带负电的石英表面发生个别胺离子静电吸附。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胺(RNH)会通过烃链的缔合而形成半胶束吸附。(见图)用胺类捕收剂浮选菱锌矿(ZnCO),则主要是靠胺分子(RNH)以共价配键在矿物表面发生络合化学吸附,形成络合物〔2(RNH)〕,胺在矿物表面生成络合物而被吸附,使之疏水浮选。

石英表面双层结构与胺捕收剂吸附示意图

a—个别胺离子静电吸附;b—半胶束吸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姬昌与姜子牙什么关系
姬昌与姜子牙什么关系
周文王姬昌是《封神榜》中的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周文王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君王?如果当时没有
唐代大诗人王勃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唐代大诗人王勃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蜀中九日》是唐代大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七绝唐诗。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咸亨元年重阳节上,王勃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之时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
范雎陈远交近攻之策
范雎陈远交近攻之策
现在人有句时髦的话:“推销自己。”其实,古人早就懂得推销自己,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范雎向秦昭王进“远交近攻”之策,就是先自我推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