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心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法律的零散的感觉、知觉、情绪、习性、情感、信念等等,是对法律现象自发的反映形式。法律心理来源于日常生活,是一种低水平的法律意识,表现为对法律的评价是表面的、直观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概括的高度。但法律心理的“低级”性,并不表明它的“无效性”,恰恰相反,由于它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又直接来源于生活,内化到了人的心理,因而对人的行为较法律思想体系的影响更大。如受多年中国法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着“畏讼”心理,对中国法律的实施有极大影响。法律心理可分为个人法律心理和群体法律心理。后者又可分为阶级法律心理和民族法律心理等不同的层次。民族法律心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一系列共同历史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情感、习俗等精神素质的总和。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各阶级独特的法律心理,其中统治阶级的法律心理对全社会法律意识的状态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