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解释
对条约的整体或个别条款的真实内容和正确意义的说明。目的在于确定当事国缔约的真正意图。条约当事国在解释条约上有分歧时,通常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不能达成协议时,经当事国同意可采取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的办法。条约全体当事国对条约作出的解释,应当事国请求或由条约规定作为条约解释机关的国际机关或国际组织对条约所作的解释,被称为官方解释或权威解释,都对当事国有拘束力。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解释的通则是,条约应依其用语按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公约规定,条约上下文除连同序言及附件在内的约文外,还应包括全体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订的有关协定,以及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而订并为其他当事国接受为条约有关文件的任何文书。应与上下文一并考虑的还有:当事国后来所订关于条约解释或其规定的适用的协定,后来在条约适用方面确定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的协定的惯例,以及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的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公约还规定,为了证实适用上述方法所得的约文意义,或遇依上述方式作解释而意义仍然不明或难以理解或者结果明显荒谬或不合理,则可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包括条约的准备工作及缔约时的情况。在条约约文是以两种以上文字认证作准时,公约规定,除条约规定或当事国协议遇意义分歧时应以某种约文为准外,每种文字的约文同一作准;以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作成的条约约文,仅在经条约规定或当事国协议时才得视为作准文本;条约用语推定在各作准文本内意义相同;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又未规定以某种文字为解释根据的条约,如发现约文意义有差别且按上述方法不能消除时,应采用在顾及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调和各约文的意义。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