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遗事二卷
士礼居重刊宋本
【解题】:
不著编者名氏。其书前集记徽宗时事,起建中靖国元年,讫宣和六年正月;后集则记宣和六年二月后及七年一年之事,又自钦宗靖康元年至高宗建炎四年,记二帝北狩及高宗南渡事,至都临安、用秦桧而止。依年月演述似效史家编年之体,然叙事丛杂寡要,文体亦不一致。如前集记蔡京当国施行诸事,及徽宗奉道教、朱勔采运花石纲、童贯平方腊等,亦不悖于史,然如关羽显圣、斩蛟、吕洞宾题诗,皆小说家言,一概登入,率无持择。其记梁山泺诸盗始末,及徽宗幸李师师事皆甚详,则又近乎平话之体。至后集靖康以后则十之八九录《南烬纪闻》及《窃愤录》之文。又书以“宣和遗事”命名,而所记重和以前靖康以后诸事,全与宣和无涉,皆不可晓。盖编者无学,其本意虽欲记徽宗一朝之事,而所采非一,贪多鹜奇,雅俗并奏,漫无条理,因成此不伦不类之书。其《南烬纪闻》、《窃愤录》之文,则又似为后人所附入,藏书者徒以为旧本而重之,实则不足取也。然编者述前朝之事时代较近,故所记虽猥屑,亦有资考据。如梁山泺一段,载三十六人姓名,征以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所载,虽间有异文,然大致相合,且以史传考之,则其人十之八九见于宋人著书,知名字不误。其述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礼物、宋江杀阎婆惜、朝东岳等事,后来小说《水浒传》悉本之,疑亦诸人实事矣。不唯此也,此本前集记徽宗微行至李师师家,其母不知为帝,急报官司,因出缉察皇城使窦监之名,考洪迈《夷坚丁志》卷十一“蔡河秀才”条,载开封府贼曹有窦鉴,当即其人。按:金关汉卿《绯衣梦》杂剧中亦有窦监,其人盖以干练著称,易世后犹为人称道也。又记赏元宵时教坊大使袁陶作撒金钱词,考宋朱弁《续骫骳说》按:据《说郛》卷三十八引。载政和中袁祹为教坊判官,制撰文字,一日为蔡京撰《传言玉女》词有“浅淡梳妆,爱学女真梳掠”之语,上见之,索笔改“女真”为“汉宫”云云,字作“裪”;而《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载靖康元年正月圣旨,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下尚书省所列名单有赵元奴、李师师、袁陶等多人,正作“袁陶”,知小说为有据。陶所撰《传言玉女》词,《乐府雅词》拾遗载之,至撒金钱词,仅见此书,亦有裨艺文。其后集记李师师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与刘屏山诗“师师垂老过湖湘”之言合。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则云“师师籍没后流落来浙中,士大夫犹邀之听其歌,然顇无复向来之态矣”。不云湖湘,与此微异,然云南来则同,可正《外传》殉节说之谬。凡此征之他书并为翔实,是则其记事可取,虽编次未善,亦有不可骤废者。黄丕烈跋是书,谓“辞近瞽史,颇伤不文”。所评未尝不是,然述刊书始末,则第云“截书家插架已久,以卷中避宋讳,当出宋刊”为言,则所嗜者仅板本之末,不足以云知是书矣。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