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伯歌(1)
明明上天,烂然星辰。日月光华,宏于一人。
【鉴赏】:
《八伯歌》据《尚书大传》所载,是舜禅位给禹时所歌《卿云歌》的和歌。从全诗的形式和技巧看,如同《卿云歌》一样是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润色加工过的。但从全诗反映的对自然的崇拜,对部族领袖神化了的歌颂看,其内容无疑是上古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全诗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两句歌颂上天的明智聪察,天上光辉灿烂的明星,他们有意志而充满智慧,反映了初民的自然崇拜。在他们的眼中,天和星辰都是有生命的神灵,都是可以宥助人类的有生命意志的活物。诗的后两句从对自然神灵的崇拜转入对英雄的礼赞,上天的明智,日月的光辉都宥助着人间的英雄,集中在英雄的身上。在世界各国的文明史上,人类都曾有过一个英雄崇拜时期。西方神话中的英雄,他们和自然界的神往往都有着血缘关系,是某一自然神的后裔,他们的行为都直接来自神的启示或赞助。在我国先民的观念里,人间的英雄同样是为伟大的自然神所赏识赞助的,只不过他们不是神的后裔而已。人和自然既都是有生命的存在,人间的英雄得到自然界神的辅助,又不是天人一体的存在。诗中由对自然的崇拜转入对英雄的崇拜,其情感发展的线索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诗中的“一人”,具体讲当是指舜。在我们民族传说中,尧、舜、禹等是原始社会的帝王,部族长。在先民心目中,他们是英雄,是为伟大自然神赏识赞助的英雄,对他们的崇敬不存在如后来的对权力的臣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英雄的崇拜仰慕。全诗结构严整,偶句结束“辰”“人”协韵,每句两节,节奏分明,使诗歌音律雄浑有力,发抒了礼赞诗中深厚诚笃的情感。同《卿云歌》合在一起读很能体味到在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上,领唱曲的舒缓深沉,而和曲的雄浑有力。全诗给人以壮美的审美感受。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