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沦兮,兮,长向风而舒情。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曰:“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嘉南洲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载营魂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屯余车之万乘兮,纷溶与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凤凰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揽彗星口为施兮,举斗柄吕为麾;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时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路曼曼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故乡。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泛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委蛇。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舒并节吕驰鹜兮,逴绝垠乎寒门;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顼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召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鉴赏】:
此为《楚辞》集中篇幅较长的一篇诗作,全诗共有一百七十八句,一千一百四十字。关于它的作者,古今意见颇为分歧。在整个古代,研究家们公认为它屈子之作。但自近人廖平始,否认古人之成说,加之许多人争相附和,也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态势。他们主要依据诗中多具道家思想,与屈子惯常的积极入世思想相背,认为这是汉人之作,否认屈原的著作权。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后记》更认为:“《远游》一篇结构与司马相如《大人赋》极相似,其中精粹语句甚至完全相同……据我的推测,可能是《大人赋》的初稿。”今人陈子展先生在他的《楚辞直解》中,深入地辨析了今人之说,以比较充分的内证和推理,彻底否认此为汉人之作,否定了郭说,还此诗的创作权于屈子。我们认为陈先生之说言而成理,辨证论理充分,值得赞同。
这首长诗主要描述了作者神游上天四方,与神仙共游,求得“正气”的整个具体过程。
据篇中诗句及古今研究成果可知,这首诗的写作,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当时神仙方士之学和道家思想对作家的深刻影响。屈原生于楚国,生活于道家思想和神仙方士之说十分盛行的时代。据说楚国当时受道家思想和方士之说影响最为巨大。而屈原身为帝室之胄,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些思想。事实上,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确实相信了它们的说法,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聚积精气就能脱离形体飞入仙境。屈原正是相信了这种说法,才开始了他辉煌的神游仙境的历程,记录下了他求得“精气”的整个过程。
第二是作者积蓄已久的“远游”思想的一次集中而绚丽的喷发。在《离骚》、《惜诵》等篇中,我们曾不只一次地窥视到这种思想的零星显现。《离骚》的末段这样写道:“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我们认为这是作者在美政理想破灭后的愤怒之语,但同时它与“欲高飞而远集”(《惜诵》)一句一样,表现出作者欲摆脱现实的一种抉择。有人认为,《远游》是《离骚》最后这一段的放大,也是较合实际的。因为《远游》依然是作者对现实失望后的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论是“悲时俗之迫阨”,还是“哀人生之长勤”,都内蕴着对现世的厌倦和不满。蒋骥认为“幽忧之极,思欲飞举以舒其郁,故为此篇。”足以启发我们正确理解全诗,找寻作者的创作脉络。
这首诗想象力极丰富,描写恢宏淋漓,颇有气势。在作者的笔下,赤松、韩众、王乔等古代仙人或成为作者敬仰的对象,或成为指点迷津的恩师益友。许多神灵如云神丰隆,风神飞廉,洛神宓妃等等无不甘心听从作者的调遣,为作者顺利完成周游仙境而尽职尽责。诗中“览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召玄武而奔属”,“后文昌使掌行”等都表现出作者想象之大胆,设喻之奇特。在对天宫游历的描绘中,作者刻意渲染了随行车队仪仗,景象颇为壮观。
作者对仙境的描绘用了很轻松流畅的笔调。“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这些诗句都写出了作者的欢快和洒脱。但作者在对这些仙境畅快游历的描写中,作到了“乐而不淫”,没有沉湎于无端的欢乐之中。他既“悼芳草之先零”,又慨叹“永历年而无成”,“谁可与玩斯遗芳”。在四方的游历中,作者更着重写了南方之游,表示自己的故都之恋。他以“仆夫怀,余马悲兮,边马悲而不行。思故旧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泛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写出他“忽临睨夫旧乡”的感受,给轻快的历程涂抹上了一层深重的色彩,显示出作者铺写整个神游过程的用意。李陈玉分析说,作者有意“插入临睨故乡,仆怀马顾二段……言外有纵是仙成,周历万方,役使百神,而终不易楚国之思,故满篇虽是盛夸仙游,其实都是无聊极思也。”可谓精当恰切之言。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这种爱国之心的强烈和执着了。
在这首诗中作者驰骋想象,神游天地,但心依然留在故乡故土,表现出一个始至不渝的忠诚爱国者的风范。
-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剧情简介
- 皇亲鲁斋郎横行霸道,抢人妻女,夺人财宝,伤害良民,无恶不作。他抢来银匠李四的妻子张氏,又逼着孔目张圭把妻子李氏给他送去,把张氏转手给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