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当代新儒家纲领性文件。副题为《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由唐君毅、张君劢商定起草,经牟宗三、徐复观书陈意见,1958年元旦四人联名发表于《民主评论》和《再生》杂志,后以《中国文化与世界》为题收入唐君毅《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和《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两书,也作为附录收入张君劢《中西印哲学文集》一书。英译本曾在台北《中国文化》杂志和香港《中国宗教》杂志等处刊出。《宣言》长达4万言,共分12节,标题依次为:“前言一一我们发表此宣言之理由”、“世界人士研究中国学术文化之三种动机与道路及其缺点”、“中国历史文化之精神生命之肯定”、“中国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之地位及其与西方哲学之不同”、“中国文化中之伦理道德与宗教精神”、“中国心性之学的意义”、“中国历史文化所以长久之理由”、“中国文化之发展与科学”、“中国文化之发展与民主建国”、“我们对中国现代政治史之认识”、“我们对于西方文化之期望及西方应学习于东方之智慧者”、“我们对世界学术思想之期望”。
《宣言》站在当代新儒家的立场,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诠释方法、精神生命、超越意义及未来发展途径等多方面的问题。认为中国文化问题“有其世界的重要性”。批评西方人士研究中国学术文化之动机,或是出于传教的目的,或是出于汉学家式的收藏古董的好奇心,或是基于对中国政治与国际局势的现实关系之关注,凡此均不能真切地了解中国学术文化的精神生命。宣言强调不可以把中国文化等同于早已中断死亡的古埃及、古波斯及小亚细亚文明,首先必须肯定其活的生命之存在,肯定“有一贯的理想与精神在贯注”(《宣言》第三节)。必须对历史文化传统怀有“同情”和“敬意”,“敬意向前伸展增加一分,智慧的运用,亦随之增加一分,了解亦随之增加一分”(同上);强调中国文化的“一本性”,即“有其一贯之统绪的存在”,“有历代相传之道统”;认为中国文化并不缺少超越的层面,并不缺少超越情感和宗教精神。中国学术思想的核心是心性之学。儒家心性之学“是人之道德实践的基础”,亦随着人之道德实践生活的深度而深化。此心性之学包含一形上学,即“为道德实践之基础,亦由道德实践而证实的形上学”(《宣言》第六节)。它统贯内外、天人于一体,体现了伦理道德与宗教精神的和谐统一;承认中国历史文化中缺乏西方近代的民主与科学,但认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不可以是外在的添加进来,须首先了解中国文化理想本身应当向什么方向伸展,“要使中国人不仅由其心性之学,以自觉其自我之为一‘道德实践的主体’,同时当求在政治上,能自觉为一‘政治的主体’,在自然界、知识界成为‘认识的主体,及‘实用技术的活动之主体’”(《宣言》第八节);通过道德主体的自我转化以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开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
-
- 清明节的传说:刘邦祭祖
-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中,有一个传说故事与汉高祖刘邦有关。刘邦祭祖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