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歌(其三)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原诗作者】:南朝无名氏
【鉴赏】:
许多六朝乐府民歌在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方面是较为大胆的,情感热烈纯真,语言真率自然,但在真率自然的同时,仍具有委婉不尽的特点。这首《读曲歌》即是一例。
诗的前两句纯粹是叙述,第一句点明了地点。“自门”是当时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城门名。这说明作者是生活在当时京都的人士。六朝民歌多出于大城市,这在此诗首句中也可得到证明。第二句则是写景,同时暗示了季节,杨柳枝叶茂密,已可遮掩树上的乌鸦了,显然这是春夏时节。这两句诗主要是起兴,作者先将即目所见的景象随口唱出,为抒发情怀烘托气氛。
从第三句起,诗歌才开始歌唱爱情。“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这两句是明喻,将自己的情人比作沉水香,而把自己比作博山炉,以此来体现情人间的亲密关系。“沉水香”即沉香,是一种香木,其树脂可作香料,脂膏凝结成块后投入水中即沉,故称为“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表面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的香炉。把“欢”比作香料,把自己比作香炉,香料放入香炉中燃烧可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也就暗寓着希望和自己的情人幸福美满地结合在一起的意思。诗的后两句用明喻手法,使诗歌显得简洁明快,但诗中希望相爱结合的意思则是通过香料放在香炉中燃烧这一巧妙构思来体现的,而香料放入香炉中燃烧这点诗中没有明说,完全靠读者从“沉水香”与“博山炉”两者的关系上去体味领悟,这就使诗歌仍具有让人咀嚼的余地。另外“沉水香”、“博山炉”的比喻不仅巧妙贴切,而且能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总之,这是一首简洁明快、真率自然而又不失婉转含蓄的爱情小诗。
-
- 李承乾是怎么死的? 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 李承乾史书记载: 承乾,字高明,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太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