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

【学名】: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

【别名】:棉铃实夜蛾、蛀虫、玉米穗虫

【介绍】: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已知的寄主植物有200多种,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中有一环纹,中央有褐点。

卵: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络。

幼虫:体长35~50毫米,体色多变,头部黄褐色,气门白色,两根前胸毛(L1、L2)的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体表布满小刺。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

发生特点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5代左右,从内蒙古、新疆到云南发生3~7代不等,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世代重叠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始见,第1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2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4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5代9月上中旬至10月上中旬。第2、第4代为主害代。

棉铃虫食性较杂,以幼虫蛀食花、蕾、果实为主,也可危害嫩茎、叶片和嫩芽。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对杨树枝的清香有趋化性,多于夜间在番茄的果萼、嫩梢、嫩叶及茎上产卵。雌蛾产卵前期2~3天,每头雌蛾可产卵100~200粒,产卵数量取决于幼虫期营养积累状况。初孵幼虫啃食嫩叶尖及幼小花蕾。2~3龄时吐丝下垂转株危害,蛀食蕾、花、果实。花蕾受害后易脱落,果实受害后易腐烂,蛀孔多在果蒂部。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习性。幼虫共6龄,老熟后入土化蛹。

棉铃虫属喜温性害虫,发生危害的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75%~90%,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发期为6~9月。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冬耕、冬灌及田间耕作灭蛹,结合整枝打杈可摘除虫卵。在番茄田中套作甜玉米诱蛾产卵,再集中消灭玉米心叶中的幼虫。②诱杀成虫。采用假植杨树枝,或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低龄幼虫始盛期,幼虫尚未蛀入果内前用药。药剂可选用24%美满悬浮剂20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液,或奥绿1号悬浮剂800~12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3500~4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500倍液,或Bt乳剂250倍液等,喷雾防治。

棉铃虫幼虫危害茄子

棉铃虫在茄子果实上的危害状

棉铃虫危害辣椒

棉铃虫在辣椒上的危害状

棉铃虫幼虫

棉铃虫成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