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
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下临安,马端临深感亡国之痛,遂隐居不仕。故南宋右丞相留梦炎,降元后为吏部尚书,曾向元廷举荐马端临父子,但为之所辞。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马端临正式撰写《文献通考》。马端临为什么要撰此书呢?他说:“《诗》、《书》、《春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然自班孟坚而后,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之道,读者病之。至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余年之事迹,十七史之纪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开卷之余,古今咸在。然公之书,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唐杜岐公始作《通典》,肇自上古,以至唐之天宝,凡历代因革之故,粲然可考。……天宝以后,盖阙焉。……不无遗憾焉。”(《文献通考》自序)遂决定再著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来说明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历经22年努力,马端临终于完成了《文献通考》的撰写。此书沿袭唐杜佑《通典》体例,叙述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它是研究古代特别是宋代典章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史籍。
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弘文辅道粹德真人王寿衍奉命访求有道之士,于饶州路发现本书原稿,于延祐六年奏上,敕命官为雕版。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礼请马端临亲赴饶州路校勘,才刊行于世。廷鸾卒后,端临曾任慈湖书院山长、柯山书院山长、台州路学教授等职,后因病归家,不久卒。其著作还有《大学集传》一卷,《义根守墨》三卷,《多识录》一百五十三卷,均已亡佚。
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纵横家》中引了柳宗元和高似孙对《鬼谷子》的全文评论,同时他自己认为:“按《史记》,战国时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因以自号。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叙谓此书即授二子者,言捭阖之术凡十三章,《本经》、《持枢》、《中经》三篇,梁陶弘景注。《隋志》以为苏秦书,《唐志》以为尹知章注,未知孰是。陆龟蒙诗谓鬼谷先生,名誗,不详所从出。柳子厚尝曰,来鹄亦曰:‘鬼谷子昔教人诡绐缴讦、揣测憸滑之术,审备于章旨,六国时得知者,惟仪、秦而已。如捭阖、飞钳,实今之尝态。是知渐漓之后,不读鬼谷子书者,其行事皆得自然符契也。昔仓颉作文字,鬼为之哭,不知鬼谷作是书,鬼何为耶?’世人欲知《鬼谷子》者,观二子之言略尽矣。故掇其大要,著之篇首。”
-
- 汉高祖刘邦的族谱上都有什么人
- 汉高祖刘邦的族谱上都有什么人汉高祖刘邦 画像刘邦创立汉朝后,两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在这四百多年中,刘氏一脉极快地发展着,渐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