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宰相李谷征淮南,昉为记室,周世宗浏览军中奏折,看到文章辞理明白,心中高兴,知道是李昉所作。后又在相国寺见到《文英院集》(此乃昉与扈蒙、崔颂、刘衮、窦俨、赵逢及昉弟载所撰),更加欣赏李昉,称赞道:“吾久知有此人矣。”(《宋史·李昉传》以下引文同此)师还,提升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二年后,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宋初,加中书舍人。时大臣陶谷诬奏昉为其亲戚求京畿令,皇帝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对质此事。昭虽年老,但儒生气十足,免冠上前,大声为昉辩护,并称“谷罔上”。但皇帝仍对李昉怀疑,降其职为彰武军司马。后宰相向皇帝推荐他可大用,于是又将其召回,拜为中书舍人。
太宗即位,加封昉户部侍郎,受诏与扈蒙、李穆、郭贽、宋白同修太祖实录。雍熙元年(984),北宋攻打契丹失败,太宗乃下诏征兵,李昉等力加劝阻,主张与契丹继续修好,弭兵息民,太宗接受了这个建议。
淳化二年(991),昉监修国史。
李防终日刻苦勤奋,手不释卷。及居相位,益加忧畏,遂积劳成疾,至道二年(996)卒,谥“文正”。
李昉“性和厚,不念旧恶”。他曾与大臣卢多逊关系友善,而逊常在皇帝面前讲昉的坏话。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但李昉不信。后李昉入相,太宗将卢多逊的事告诉李昉,昉才相信。正因如此,皇帝才愈加看重李昉。
李昉“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并主持编写《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此三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类书”,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颇有贡献。
李昉在其主持编写的《太平御览》卷462《人事部·游说下》引文云:“《鬼谷子》曰,《抵巇》篇云:‘巇者,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作说事’。”又在卷530《礼仪部·斋戒·傩》中引文云:“《鬼谷子》曰: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往见之,先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后秦、仪斋戒而往。”
在其主持编写的《太平广记·神仙》篇中写有“鬼谷先生”一题。文中云:“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利,亦居清溪山中。苏秦、张仪从之学纵横之术,二子欲驰骛诸侯之国,以智诈相倾夺,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传。先生痛其道废绝,数对苏、张涕泣,然终不能寤。苏、张学成别去,先生与一只履,化为犬,北引二子即曰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秦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衔草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闻,始皇遣使赍草以问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