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蘭特 凡 萊恩

【生卒】:西元1606~1669年

荷蘭畫派裡最偉大的畫家,生於萊頓(Leiden)。他讀完七年的語言學校後,就進入了萊頓大學,但是祇讀了幾個月,便離校跟一位當地的藝術家習畫。他的第一位敎畫老師,已無從考證;西元1620~1623年間他跟隨的第二位老師,則是名不見經傳的雅克伯·范·斯旺靈堡(Jacob van Swanenburgh)。大約在西元1624年左右,他到阿姆斯特丹,拜當時有名的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爲師,在其畫室習藝半年。拉斯特曼的作品啟發他成爲歷史畫家,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藝術,使他熟稔以畫敍事的技巧。

西元1625年他回到萊頓,開始獨當一面的從事繪畫。林布蘭特的風俗畫,一直關注在聖經上的歷史題材,他在這時期所畫的「兌換錢幣的人」(The Money-changer,西元1627年,現存柏林前國立博物館)便是一例。此畫深受烏特勒支畫派夜景圖畫影響。他最早的存世作品,是「聖史蒂芬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t Stephen;西元1625年;現存里昻藝術館)這幅畫在大型畫板上的作品,嘗試在群集的人物像裡,控制這些人物激動的肢體的動作。這幅畫使他日後能在小幅畫布上,畫出更精細的作品,譬如:「進入聖殿」(ThePresentation in the Temple;西元1631年;現存海牙的莫里斯宮皇家藝術陳列室)裡,有很多細小的人物像,保留了寬廣的空間,而在富戲劇性的背景深處,使用了明暗法。

同時,他也畫了不少單人肖像畫,從這些畫我們可以看出林布蘭特偏好老年人像,其中有好幾幅是以聖經中的人物爲題材,「女先知哈拿」(The Prophetess Hannah;西元1631年;現存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便是一例,而此畫的模特兒就是林布蘭特的母親。但是另外有幾幅肖像畫難以確定畫中人物的身份,尤其是那些在燈光微弱的房間裡,坐著閱讀的聖人哲士,有人認爲他們不過是學者或哲學家,然而畫中又有意暗示他們是先知或聖徒。萊頓時期,他最重要的作品是西元1629年所畫的「猶大退還三十枚銀幣」(Judas Returning the Thirty Pieces ofSilver,由約克郡的馬格瑞夫堡的諾曼比女士收藏)。林布蘭特在此畫裡成功地運用人物的姿態和臉部的表情,傳達出情感,這點深獲康士坦丁·惠更斯Constantin Huygens)的靑睞,惠更斯當時任總督腓特烈·亨利(Prince Frederick Henry of Orange,亦稱奧倫治公爵)的國務大臣,他那時已看出林布蘭特可與最偉大的畫家並駕其驅,而且不久之後將會超越他們。

林布蘭特在西元1631/2年左右定居在阿姆斯特丹,此地的中產階級日益蓬勃,因此他很快就成爲當地炙手可熱的肖像畫家。訂單蜂湧而至,不論是半身、3/4或全身的肖像,他都能以不同的構思處理各類畫像,並且用上絕妙細緻的繪畫技巧,而他對人物的服飾,就如同處理自家姊妹的面容般小心謹愼。這時期他的畫風因應顧客的要求而異,而在其他的畫裡,譬如:他所畫的身著異國情調的東方服飾的老人和模特兒,已有大膽粗獷的筆觸。在一幅殘人肖像「造船人與其妻」(The Shipbuilder and his wife;西元1633年;H.M伊利莎白二世皇后收藏)裡,林布蘭特捕捉了稍縱即逝的瞬間動作,這替哈爾斯(Frans Hals)預示了前景。

林布蘭特畫的群像圖,尤其是西元1632年的「杜爾普醫生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Tulp;現存海牙的莫里斯宮皇家藝術陳列室),使他聲名大噪。畫中專心聽課的人,都是「阿姆斯特丹外科學會」(Guild of Amsterdam Surgeons)的成員。西元1632年的「夜警」圖(Night Watch),描繪法蘭斯·班寧·柯克隊長(Captain Frans Banning Cocq)整頓軍伍的情形,這幅畫使林布蘭特的聲譽如日中天。這幅巨畫(359×438公分;原始作品甚至更大)翻新了紀念性群像的傳統畫法。傳統的群像畫法,習慣將畫中每個人物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林布蘭特卻捨此法,他予人物一般化的動作,但求其心理上的情緒統一。這是他將處理歷史畫的手法轉用到肖像畫上。此畫的表面有些地方因色彩剝落而成暗黑的色調,致使畫面上的標題變得模糊不可辨識。

西元1630年代他最著名的宗教畫,是爲腓特烈·亨利王子所畫的幾幅「耶穌受難圖」(西元1633~1639年;現存慕尼黑舊畫廊)。這幾幅畫裡,耶穌受難時的現場氣氛是悲傷愴痛的,而魯本斯處理這個題材時,卻美化榮耀了受難的耶穌。林布蘭特欲以畫敍事的明顯企圖,深受十六世紀時富敎誨意義之印刷品的影響。雖然他非常熟悉魯本斯的畫風,但是他那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刺瞎參孫」(The Blinding of Samson;西元1636年;現存美國河畔的法蘭克福的史達德爾藝術中心),顯示他年輕時就酷愛恐怖血腥的題材,也表示他不願同流於佛蘭德斯的畫家。這時期他還以神話爲題材,畫了「達奈」(Danaё,西元1636年;現存列寧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館)。這是一幅特別漂亮的畫,畫中的裸女能引動感官上的美感,林布蘭特在此畫裡也開始探索用光來表現超自然的神秘意味之可能性。

西元1630年代林布蘭特已入富豪之林,西元1639年遷居喬登布里斯特雷特(Jodenbreestraat),住進一幢大宅第,並與薩斯琪亞(Saskis van Uylenborch)同居,直到西元1634年兩人始完婚。此時的林布蘭特有優越的社會地位,繪畫上亦有非凡的成就,而這段時期他所畫的自畫像,表露了他在這方面的得意。隨之而來的財富使他不斷收集藝術品,這讓他在繪畫的技巧上及題材上獲益匪淺。他所收集的藝術品裡,有大量的版畫和素描,大多是十六世紀或更早期的藝術家的作品。

西元1640年代林布蘭特的作品趨向安靜和深沈的氣氛,迥異於以往訴求激烈而戲劇性的肢體動作。這種畫風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爲他的四個孩子中有三個不幸夭折,接踵而至的打擊,使他的妻子在西元1643年撒手人寰。轉變後的畫風特別明顯地呈現在像「牧者的禮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西元1646年;現存倫敦國家畫廊)一類的小幅的祈禱圖裡。林布蘭特這些溫馨而色彩沈鬱的作品,畫出了不加矯飾的寫實性,他把聖經裡的人物和場景人格化和世俗化,而非有意地將之理想化。他很巧妙地處理畫中光影的效果,使他的畫透露神秘而屬於性靈上的氣息。林布蘭特之所以能描繪聖經的故事,主要是因爲他勤勉地閱讀聖經,西元1640年代他描繪的有關耶穌生平的圖畫,其中有許多場景的安排,可證明他在聖經上所下的功夫。如果他認爲有必要表現聖經中整個章節的故事,他就不會拘泥祇描繪某個文句的意義,譬如,其著名的蝕板畫「耶穌拯救病者」(Christ Healing the Sick;約西元1642~1645年),就是他替聖經第十九章聖馬太(St Mathew)整個章節所做的挿畫。

西元1630年代末和西元1640年代,他畫了很多風景的素描和蝕版畫,這些作品描繪阿姆斯特丹的鄕村景致,畫裡的光度和氣氛營造得無與倫比,屬於自然主義極傑出的畫作。相反地,他同時也畫完全出自想像的風景:「浪漫的風景圖中有蕭瑟的山脈,荒蕪的河谷和充滿神秘的廢墟,雷電還不時從暴風雨慘黑的雲層中,竄出一道閃光。」荷蘭沒有一位畫家能像林布蘭特將自然處理得如此戲劇化。但是,他仍然喜歡畫「人」的題材,所以西元1650年代中葉,他不再用風景做爲繪畫的主題了。

西元1640和1650年代愈來愈少人請他作畫,但是正如傳聞一樣,他的畫仍受顧客的喜愛。他的生活方式逐漸使他無法負擔債務,終究難逃破產的命運。西元1657和1658年之間,他的房子和家產陸續被拍賣,最後他搬到阿姆斯特丹一個窮困的地區——羅站克拉奇(Roze ngracht)。他至死都還沒還淸他的債務,然而,有一部分是由約西元1649年與他同居的情侶韓德瑞克·斯多福(Hendrickje Stoffels)應付的,另外一些則是由他唯一存活而且開藝術品交易公司的兒子——提圖斯償還的,林布蘭特則提供畫作給提斯圖,儼然是這家公司雇用的職員。

「戴意門醫師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Deijman;西元1656年;現存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是他晚年接受委託的作品中,比較重要的一幅。這組群像在畫裡祇剩下待解剖的屍體和兩個人物,透露著辛酸的感覺,使人不禁想起「聖母憐子」的主題。「布商工會的理事」(The Syndics of the Drapers'Guild;西元1662年;現存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裡,林布蘭特重複用其慣常處理模特兒與旁觀者之間的關係的手法,亦不失爲傑作之一,而此畫眞正的焦點是在旁觀者,而非那個模特兒。西元1652年西西里的貴族多恩·安東尼奧·魯福(Don Antonio Ruffo)委託他畫「亞里斯多德像」(Aristotle,西元1653年;現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代價爲500基爾德,這是林布蘭特接受第一件來自國外的委託。魯福付淸款額時,聲言林布蘭特的酬勞比義大利的藝術家高出八倍之多。西元1661年他又簽下合約,替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畫了「尤里烏斯人民的陰謀」(The Conspiracy of Julius Civilis,現存斯德哥爾摩國立博物館),這幅畫原是用來裝飾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堂的,但是此廳最後改掛其學徒的另一幅畫,其中原因無人知曉。

林布蘭特自由地接受委託製畫,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晚年時,委託他製畫的人愈來愈多,這些畫有些是猶太人或老人的單人肖像,有些則是藝術家的家族群像。十七世紀時荷蘭幾乎沒有教堂願意委託畫家作畫,因此林布蘭特有許多宗教畫,是在沒有委託的情況下畫的(譬如:西元1654年畫的「拔示巴」Bathsheba,現存巴黎的羅浮宮)。他晚年時畫的素描,大部分也是他個人的畫作。他畫這些素描的目的,並非傳統上用來搜尋畫面的構思,或者當作繪畫硏究的練習,而是他對歷史題材的沈思。林布蘭特的素描作品至今僅存1500幅左右傳世,他在世時也沒多少人知道這些作品;然而,他有300件蝕版畫卻比他那些畫還出名。這些蝕版畫成爲林布蘭特一項重要的財富收入;事實上,十七世紀的鑑賞家認爲這是歷史上有人廣泛收集版畫作品之始。

林布蘭特在最後所畫的幾幅畫裡,打破傳統慣用的畫法,他把顏料沾在畫筆的握柄上,甚至用手指將顏料厚厚地塗在畫布上,而色彩比以前更暖更亮。這種畫法可見於「猶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約西元1666年,現存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和「家族肖像」Family Portrait;約西元1668年,現存不倫瑞克的黑爾佐格·安東·烏爾里希博物館)。他晚期的宗教畫,如「浪子回家」(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約西元1669年;現存列寧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館),很明顯地表現了他對人類之愛無上的關懷,畫中他也呈現了寬容的人性本質,這種情感深植在「基督藝術」中,無人能出其右。他從古寓言中選取特別的挿曲事件(這迥異於浪蕩的場景),來符合他晚年嗜愛訴求情感表現的題材,這與他早年運用激烈的肢體動作,和充滿肉慾及暴力的表現方式大相逕庭。其他類似的例子,我們可從他表現約瑟夫(Joseph)和波提法(Potiphar)之妻的故事找到例證。這些畫專以指控責難爲場景的內容,並非如他在西元1630年代專事表現誘惑的魅力。

因爲道德上的矛盾產生的張力,表現在「拔示巴」,和他否定基督時所畫的「彼得」像裡,這也是他晚年主題表現的趨勢之另一特徵。然而,色彩幽暗、悲劇性濃烈的蝕版畫「三具十字架」(Three Crosses,約西元1661年完成)卻是一個例外。此畫用純粹揷畫的形式,描繪基督臨終前的大動亂,畫中深暗的黑色與刺眼的亮光恰成強烈的對照。

林布蘭特晚年一再慘遭不幸:西元1663年妻子去世,而提圖斯也死於西元1668年。但是,即使淸楚這些生平事蹟,也不一定能賞析其最後一幅自畫像中,那複雜動人而滿佈憂勞的面容。

十七世紀時審美觀的轉變,並未認可林布蘭特的成就,然而他的偉大是無庸置疑的。當時的人都讚賞他開創了歷史畫,而且廣泛地描繪各種題材,也讚嘆其早期肖像畫的神韻和獨特風格,還佩服他精湛的蝕板技巧。後來的評論家也承認他在這些方面的成就,但是對於他罔顧古雕刻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以及棄用精準的綜繪技巧,還有他那不拘禮節的舉止,卻都不以爲然。至今,我們依然樂道林布蘭特的畫作,但是不論用什麼樣評論的言辭,都無法看透其作品之全貌。

右圖/林布蘭特·凡·萊思:執扇女子;油畫;127×101公分;西元1633年;私人收藏。

林布蘭特·凡·萊恩:林布蘭母親的閱讀像;油畫;74×62公分;約西元1631?年;現存威特郡威爾頓舘(靠近索爾茲伯里)。

林布蘭特·凡·萊恩:沈睡的女孩;紙;刷筆揮灑;24×20公分;約西元1655~1660年;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

林布蘭特·凡·萊恩:自畫像;油畫;53×44公分;西元1657年;現存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畫廊(薩瑟蘭公爵提供)。

補充讀物

Benesch.O.The Drawings of Rembrandt(6 vols.),London(1954~1957).Bredius,A.(revised by Gerson.H.)The Paintings of Rembrandt,London(1969).Munz,L.Rembrandt’s Etchings(2vols.).London(1952).Rosenberg,J.Rem brandt Life and Work,Oxford(1981).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李淳风是怎么死的?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人物简介
李淳风是怎么死的?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人物简介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