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茲 喬叔華爵士
雷諾茲生於德文希爾(Devonshire)的普林普頓(Plympton)。西元1740年隨倫敦畫家托瑪斯·赫德森(Thomas Hudson)習畫,但在西元1743年他就獨當一面,開始在德文(Devon)和倫敦從事繪畫工作,一直到西元1749年才離開英國到義大利去。西元1750~1752年間,他在羅馬勤硏古代和「高度文藝復興」(High Renaissane)的藝術作品。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波隆那(Bolognese)古典派畫家瑞尼(Reni)、圭爾奇諾(Guercino)和卡拉齊(Carracci)等人的作品。西元1753年他回到倫敦之後,將「堂皇風格」(the grand style)的原理付諸畫布,這種風格就是要突破歷史畫的局限,去包容鮮受人重視的肖像畫。雷諾茲對英國肖像畫最主要的貢獻,是他畫的「歷史上」的肖像畫,這類肖像畫發端於他堅定信仰古代大師的美學觀,並時常沿用古典時期的雕像和繪畫中的人物姿態,作爲其肖像畫的素材。他在這方面最初的成就,便是他畫了英雄式眞人大小的肖像。諸如「艦隊司令-凱波」(Commodore Keppel,西元1753年作;現存倫敦的國立海岸博物館)和「羅伯特·奧爾姆船長」(Cap tain Robert Orme;西元1756年;現存倫敦國立美術館)。
西元1768年雷諾茲任皇家藝術學院第一任校長,這段時期他所追求的古典主義的藝術,已發展成一套教條式的理論系統,這期間他的畫作包括「在悲喜劇之間的蓋瑞克」(Garrick between Tragedy and Comedy;西元1762年作;私人藏品)、「科伯恩女士和她的三個大兒子」(Lady Cockburn and her Three Eldest Sons;西元1774年;倫敦國家畫廊藏)和「扮成新娘的威廉·蒙歌馬利爵士之女兒們」(Daughters of Sir William Montgomery as the Graces Adorning a Term of Hymen;西元1774年;倫敦泰德畫廊藏)。西元1770年代他除了畫受委託的畫之外,也創作一些所謂的「想像畫」(fancy pictures),同時還成爲當時很受歡迎的兒童肖像畫家。其晚年之作「享利·霍爾少爺」(Master Henry Hoare;西元1788年;現存俄亥俄州的托萊多藝術博物館),就是此類畫作中,最感性的作品之一。
西元1781年雷諾茲遊歷法蘭德斯(Flan ders)和荷蘭,並藉此行精硏魯本斯的畫。從此以後,雖然他在「悲劇詩人撒拉·西頓斯」(Sarah Siddons as the Tragic Muse;西元1784年;現存聖馬利諾·享廷頓圖書館曁藝術畫廊)及「伯納斯特里·塔爾列頓上校」(Lieu tenant Colonel Banastre Tarleton,西元1782年作;現存倫敦國家畫廊)二幅畫裏,仍然以日增的熱情和敏銳性堅持古典主義式的風格,但已開始把肖像畫個性化,並傾向不受理性規條的束縛。西元1780年代末他捐贈三幅畫給約翰·博伊德爾的莎士比亞畫廊(John Boydellś Shakes-peare Gallery),這三幅畫分別是:西元1788年作的「馬克白和巫女」(Macbeth and the Witches)及「樞機主教博福特之死」(The Death of Cardinal Beaufort,二幅現皆藏於佩特沃斯的佩特沃斯館,Petworth House);另外一幅是西元1789年作的「蘇塞克斯:頑皮小妖」(Sussex Puck;現藏於劍橋郡彼得伯勒的米爾頓公園內的厄爾·費斯威廉收藏館),同時他也嘗試畫嚴肅性的歷史畫,但一直不很成功。西元1789年之後,他左眼失明,從此停止作畫。西元1790年他在皇家藝術學院發表了最後一篇演講稿。他死前的二年過得不太如意,但是西元1792年他葬於聖保羅教堂時,葬禮非常豪華,對一位藝術家而言是一次無與倫比的盛典。
右圖/尙·雷斯道特:牧羊者的禮拜;油畫;400×330公分;西元1761年;現存凡爾賽宮聖路易斯教堂。
喬叔華·雷諾茲:伯納斯特里·塔爾列頓上校;油畫;236×145公分;西元1782年展出;現存倫敦國家畫廊。
補充讀物
Cormack,M.Exhibition of Works of Sir Joshua Reynolds,P.R.A.,Bir mingham(1961).Graves,A.and Cronin,W.V.A History of the Works of Sir Joshua Reynolds(4 vols.),London(1899~1901).Hudson.D.Sir Joshua Reynolds.London(1958).Wark,R.R.(ed.)Sir Joshua Reynolds:Discourses on Art,San Marino(1959).Waterhouse,E.Reynolds,London(1973).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