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团结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维护和巩固的政治局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实现安定团结是1974年8月毛泽东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而提出的。1975年,邓小平以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项指示为纲”,进行各方面工作的整顿,但因形势出现反复而中断。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经过拨乱反正,中国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邓小平反复强调:“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共十五大继续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摆在重要的位置。
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上存在的敌对势力,国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各个不同方面不同利益的矛盾冲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时起时伏,以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有的是不安定因素,有的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如果缺乏警惕,不进行认真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思想混乱、磨擦冲撞以至社会动荡,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家为维护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路线的稳定,保持统一战线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各种重要政策的稳定;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并适当调整利益关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依法治国,健全法制,利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和创造良好社会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等。
-
- 成吉思汗后人在明朝:学汉文当名将立“西陲第一功”
- 恪纳牙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承袭父职,继承父风,学习汉族文化,同凉州汉族人民关系日益融洽,生活习俗亦无两样,遂确定以首字“达”为自己及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