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洪涝灾害

1991年中国江淮地区由洪水和涝渍造成的局部性严重自然灾害,其中,淮河、太湖流域灾害最为严重。

1991年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气候异常,降雨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滞留在长江以南,江淮流域提前35天进入梅雨期,从5月中旬到7月上旬,连降暴雨,5月份淮河水系平均雨量176毫米,是常年的2.1倍;局部地区最大60天降雨量分别为800、1000毫米,安徽金寨最高达1606毫米;太湖流域降雨量790毫米,是1949年以后42年中梅雨期最长、雨量最大的一次。7月中旬以后,东北松花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多雨天气,并多次发生大雨和暴雨,全流域6、7两个月降雨总量在200毫米以上,超过常年同期0.5~1倍,暴雨中心区雨量超过500毫米。

受降雨影响,淮河发生了自1949年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淮河干流正阳关、蚌埠站最高水位达26.52米、21.98米,略低于1954年;太湖流域出现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7月14日达到4.79米,比1954年洪水位还高0.14米,最高水位持续时间比1954年还长14天,超警戒水位时间长达80天;长江支流滁河、澧水和乌江部分支流及鄂东地区中小河流举水等相继出现建国42年来最大洪水;嫩江、牡丹江和松花江干流发生15~20年一遇洪水,哈尔滨站最大流量10700立方米/秒,佳木斯站最大流量15300立方米/秒,分别为1949年以来的第三位和第二位。

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1949~1991年期间受灾面积、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遭受水灾,农田受灾2459.6万公顷,成灾1461.4万公顷,倒塌房屋497.9万间,死亡5113人,直接经济损失779.08亿元。其中江淮地区的苏、皖两省灾情最重,农田受灾966.5万公顷,成灾672.8万公顷,倒塌房屋349.3万间,死亡1163人,直接经济损失484万元,各占全国总数的39%、46%、70%、23%和62%。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江泽民、李鹏、田纪云、朱镕基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一线视察指导,动员、部属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国家防总果断决策,统一调度。各地行政首长直接负责防汛。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提供汛情服务,组织救灾款200多亿元,调运物资270万吨。解放军、武警部队出动53万人次参加抢险。水利工程调蓄洪水38亿立方米,分蓄洪水40亿立方米,加快排水入江。确保了江河干堤,大中型水库,上海、蚌埠等重要城市,铁路干线、重要工矿企业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