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礼重法
战国时思想家荀子的法律思想。荀子在总结儒法两家思想后提出“礼法”并重的治国主张。一方面荀子吸收了儒家的重“礼”思想。注重“礼”在治国中的地位作用:“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认为礼治所倡导的等级秩序和道德伦理是永恒不变的基本准则,所以,礼在治国中不可或缺,而且应置之于首要地位,即“隆礼”。另一方面荀子又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认为法是治国中同样不可缺少的手段:“法者,治之端也”。他主张公布成文法,赞成法家的信赏必罚思想。要求统治者做到不赏无功,不罚无罪,赏必当功,刑必称罪。同时荀子反对“不教而诛”和“教而不诛”,认为当教则教,当诛则诛。较孔、孟更趋完善。所以荀子既“隆礼”又“重法”,做到礼法并举,德刑兼治,把“礼”与“刑”描述为治国的“经”。荀子的“隆礼重法”论兼收并蓄儒法两家的精华,将他们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的先驱。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