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汾州府志
山西地方志。清孙和相纂修,戴震(1723—1777)参订。三十四卷,首一卷。和相字调鼎,山东诸城人。乾隆举人,历官知县、知府。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进士,官庶吉士。著有《古历考》、《水地记》等。汾州志创修于明万历,中经两次续修。是为四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刻成书。约四十五万字。卷首有地图十二幅,汉迄清沿革表。志分沿革、疆域、山川、城池、户口、田赋、盐税、职官、人物、古迹、事考、杂识、艺文等三十门。是志经震笔削详订,体例严谨,颇负盛名。首以图表括其地理梗概,次以山水为线索,考订沿革而不囿于史书成说。艺文以时代为序,不分文体,凡一切颂美地方官吏,事涉阿谀之作俱不入志。考证《汾阳县志》记古襄城征引之失,证古“中都”与“西都”实为一地,孝义县孝子郭巨墓为《元和郡县志》中的郭兴墓等,论述精详,征引宏富。所载明万历、清乾隆所属州县户口、田赋数据;宋之问、狄青、田绍斌等百余人物小传;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城陷;艺文门所收曹学闵《中阳考》、王埈功《西河考》、孙和相《治汾说》、谢汝霖《永宁州开矿详文》等,均为有价值的史料。有乾隆三十六年刻本。薛愈、王志华《乾隆〈汾州府志〉是否戴震所纂修?》一文(《山西大学学报》1979、4)可资参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