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

书籍:新编世界近代史辞典 作者:程向东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古代印度社会按世袭职业划分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是印度梵文“瓦尔那”的汉译。瓦尔那在梵文中,原意是指人的肤色深浅、品质等。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从中亚高原南下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为与被征服者达罗毗荼人区别,自恃肤色较浅白,认为比前者高贵,于是肤色的深浅便成为区别居民社会地位高低的标记。至公元前1000年,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和宗教迷信三者纠缠在一起,改变了瓦尔那的意思。最初只有肤色深浅不同的雅利安和达罗毗荼两种瓦尔那,后在雅利安内部又分化为三种瓦尔那,这样,印度社会就发展成四种瓦尔那,即四个种姓。根据《摩奴法典》,这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武士)、吠舍(农牧民、工商业者)、首陀罗(仆役、奴隶),形成种姓制度。据此,人一生下来,就属于他父母的那个种姓,成年后继承父业。前两个等级是高级种姓,享有特权,靠剥削为生。各种姓间不能通婚,不能交往,不能同位而坐,同桌而食。各种姓的法律地位也是不相同的。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姓内又分成许多亚种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全印度约有3500个种姓。在种姓之外,还有被侮辱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屠宰、洗衣等),是最受压迫受歧视的人。种姓制度阻碍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团结。它虽有着深刻的阶级烙印,但不是划分阶级的标准和根据。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曾极力维护这种制度。印度独立后,国会于1950年通过废除种姓制度的法令,但广大农村至今依然存在。

上一篇:佛教 下一篇:普拉西战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清明节的传说:刘邦祭祖
清明节的传说:刘邦祭祖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中,有一个传说故事与汉高祖刘邦有关。刘邦祭祖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