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伦理道德辞典

二谛

指俗谛和真谛。俗谛又称“世谛”、“世俗谛“,指世间的一般常识;真谛又称“胜义谛”、“第一义谛”,指佛教所谓的殊胜认识、胜义认识,即佛教真理。大乘中观学派奠基人树认为真谛和俗谛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俗谛是虚幻的、颠倒的,真谛是真实的、正确的。同时二谛又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俗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真实的,真谛如果不依随俗谛也无从成立。按佛教的说法,一切现象自性皆空,世俗的人不懂此理,误以为一切现象都有自性,都是真实的,此称俗谛。佛教圣贤发现世俗认识的颠倒,阐发缘起性空之道理,认为一切是空,此称真谛。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上官婉儿的爱情多波折
上官婉儿的爱情多波折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贴身秘书:上官婉儿(公元664-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是一位身在宫廷斗争的夹缝中,先挣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