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伦理道德辞典

《人物志》

三国刘劭著。共三卷十二篇二万余言。是我国最早的人才学著作。汉末魏初,开展了一场人才品行与才能问题的争论,即才性之辩,刘劭《人物志》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人物志》内容甚丰,该书论述了德行与本能的关系,认为德仍然是仁、义、礼、智、信,重要的是,智是“德之帅也”,从而突出了智的地位。因为在刘劭看来,“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火。其明益盛者,所见及远,及远之明难。”“故以明将仁,则无不怀,以明将义,则无不胜。”(《人观》)对于道与中庸问题,他说:“学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这五者犹如台阶,道为最高,行道自然是人生的最高理想。而中庸又是人生至德。“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凡人之质,中和最贵矣。”(《九徵》)刘劭所论中庸,并非儒家的“礼”,而是指兼德,兼德指仁、义、理、智、信。它是建立在“明”的基础上,礼不再是人生的最高道德。在人才选拔问题上,认为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一个人的形质可观察到他的才性。了解其内在精神。《人物志》集道、儒、法各家思想于一体,关于本性的分析,反映了汉末魏初用人制度的趋势,对开创魏晋玄风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中庸即是无为、无名,“中庸之德,其质无名。”“立德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圣人之德,必为中庸,则必以无名为称,以无为为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岳飞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之后,他的非正常死亡,就成为纠结大家1000年的心结。按照民间平话和小说的说法,那个该死的秦桧和他老婆王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