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是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论。它的共同特点是无视人的社会性,不用阶级观点看待人性,不从人的历史发展来解释人性。
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本质就有研究。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以后又出现了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说,扬雄的“善恶混杂说”,以及由董仲舒提出的、后来被韩愈发展了的“性三品”说等。古希腊产生过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芝诺《论人的本性》的专著。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只讲神性不讲人性。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者把人的本质问题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人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解释人的本质。其中有:以特勤肖为代表的意大利人文主义的“自我保存”的人性论,以霍布士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保存自我、趋善避恶”的人性论,以卢梭为代表的德国理性主义的“合理自爱”的人性论以及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理性”和“爱”的人性论等等。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反对宗教神学、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过程中起了进步作用。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以后,人性论就成为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宣扬阶级调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一种精神武器。
马克思正确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科学含义。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这一论断是对人的本质所下的最基本的、科学的定义,并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它是在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由他在物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可见,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抽象地谈什么“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实质上同历史上一些人争论“人性善”、“人性恶”一样是不科学的。
-
- 曹操和关羽的情敌关系:共同追过“有夫之妇”
- 历史上曹操是个人精,关二哥提多了,他倒是惦记起来,没多久,带着部队进城后,格外地关照杜师奶,一看,美得让他忍不住了,于是擅做主张收编了杜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