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三首选一)
薪胆生涯剧苦辛,莫忧孱弱莫忧贫。
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原诗作者】:周实
【鉴赏】: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在《近代诗选》中,把本诗理解为诗人要发愤图强,使国家富强,挺立于世界。这种理解与本诗的主旨不符。应当说,这是诗人的一首自励诗,它的立足点在于自身的锻炼,在于勉励自己到艰苦的斗争环境里去淬砺出金刚不坏之身。这种思想,在诗人的其他一些抒情小诗中,也时有表现。如他的《登山》诗中的“风霜独秀冬山松”,也是说要让“风霜”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松柏那样的品质。
本诗的首句,是说拯救国家民族命运、雪洗民族羞垢的事业,是极其艰辛的事业。诗人用了越王勾践为振兴越国,报仇雪耻,而卧柴薪、尝苦胆、刻苦自励的故事,以此比喻革命者的艰苦战斗生涯是十分贴切的。
第二句是写自己的状况和处境。忧,忧虑、担心。不要担心自己身体孱弱、生活贫苦。诗人在《无尽庵诗话》中说:“实逢时多乱,大道未窥,蜉蝣岁月,苦作虫吟,然而朝揽镜,夜枕戈,身弱志壮,窃不愿以诗人二字了此一生也。”可以作为本句的参证。诗人表示纵然自己身体孱弱、生活贫困,也要投身到救国雪耻的事业中去。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到艰苦的斗争环境里锻炼自己的坚定意志。棘地荆天,形容环境的极其艰难险阻,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把自己锻炼得坚强、纯粹。“金刚不坏之身”,佛家语,即佛身。《涅槃经·金刚身品》说:“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意思是说,佛身是不生不灭,无所不在,坚不可摧的。诗人懂得“不经险阻不英雄”的道理,决心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经受磨炼和考验。他是这样想的,他也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了,而终于成为临难不苟的烈士。
本诗用典贴切自然,而词语明快果决,排斥什么,追求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表现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坚定的选择和鲜明的态度,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形式达到了高度完美统一的境界。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