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是指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们是:(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经济法的立法依据。我国宪法中有较多的条款规定了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宪法是我国经济法的主要渊源。1982年宪法涉及调整经济关系的条款有19条,后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又作了修改。其中关于调整经济关系的有:1988年4月12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3月29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等等。毫无疑问,这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渊源。(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关于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是经济法的渊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3)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是经济法的渊源。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4)规章。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所发布的有关调整经济关系的规章也是经济法的渊源。如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发布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农业部发布的《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管理规定》等。(5)地方法规。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关于调整地方经济关系的地方性法规也是经济法的渊源。其中包括: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经济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经济法规以及经济特区制定的调整地方经济关系的法规。如《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规定》、《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6)指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案件方面指导性的指示。在我国经济立法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为了适应经济案件审判的需要,这些指示可以补充经济立法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也具有经济法渊源的意义。如:《关于开展专利、审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等。(7)国际条约、双边协定。我国与各国签定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其中有关涉及国内经济关系调整的是经济法的渊源。关于国际条约,如《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等;关于双边条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的协定》等。
-
- 为什么“崇拜关羽”基于当时社会“崇拜关羽”的原因
- “关羽崇拜” 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基于当时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真实关羽的良好德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之称,“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
-
-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