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變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
〔曹操曰:无久止也。〕
衢地合交,
〔曹操曰:结诸侯也。衢地,四通之地。〕
覆地无舍,
〔曹操曰:无所依也。水毁曰圯。〕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途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军有所不击,
〔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地有所不争,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君令有所不行。
〔曹操曰: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云五变。〕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
杂于利,故务可伸;
〔曹操曰: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
杂于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恶也。〕
役诸侯以业,
〔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趋诸侯以利。
〔曹操曰:令自来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故将有五危:
必死可杀,
〔曹操曰: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虏,
〔曹操曰:见利畏怯不进也。〕
忿速可侮,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洁廉可辱,
〔曹操曰: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
爱民可烦。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