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篇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也。〕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
生,民弗诡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
也。』〕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
者,主军费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则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曰:主孰贤?将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兵者,诡道也。
〔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曹操曰:欲进而治去道,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於夏阳也。〕
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
强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
怒而桡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曹操曰:以利劳之。〕
(亲而离之)
〔曹操曰:以间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
机在目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
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
- 班固的小故事
-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体例工整,史料丰富,记载完备。他因此而彪炳千古。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