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画论辞典

中国画论中骨有两种含义。①是所画人物的骨法,指人的体格状貌,即画人物时不但要画肉体,还要表现肉中的骨格。②是绘画所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的线条,又称骨线。魏晋北朝时,在人物画创作或品评方面已开始注意到人物性格和精神状貌的刻画,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首先提出:“重叠弥论有骨法。”接着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之一的“骨法用笔”。随着绘画艺术向前发展,人们对“骨法”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也广泛运用。唐代张怀瓘《画断》:“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唐代杜甫《丹青引》:“弟子韩斡早入室,亦能画穷殊相,韩斡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荆浩《笔法记》:“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又云:“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清代恽格《南田画跋》:“幽情秀骨,思在天外。”清代吴历《墨井画跋》:“梅道人得董巨之风骨气候,带湿点苔,苍苍茫茫,有雄迈之致。”现代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用笔》云:“骨法’又通作‘骨气’,是中国画专用的术语,是指作为画中形象骨干的笔力,同时又作为形象内在意义的基础和形的基本内容说的……”又云:“像这样用力构成的圆或方的线条,及不同样式的点块叫做骨,单指线说就叫做骨线。五代荆浩说,‘生死刚正谓之骨’,没有力或力不够强的线条及点块,是不配叫做骨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中国画论辞典有关的内容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
魏文侯用才之道
魏文侯用才之道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