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指自然客观存在的万物形象或画家在绘画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形象。它与其他单音词合成“形象”、“意象”、“兴象”、“境象”、“物象”、“气象”、“想象”等,其范畴及内容日臻精细而丰富。①“象”这个概念,渊源于先秦哲学范畴,表达的意思是模仿,如《左传》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周易》中的卦象认为象的产生是由于“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②在绘画领域中,“象”的含义主要指自然客观存在的万物形象。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并序》云:“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云阁兴拜伏之感,掖庭致聘远之别。凡斯缅邈,厥迹难详。”五代梁荆浩《笔法记》云:“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这些“象”,均指客观存在的物象。③“象”还与“形”同,与“神”相对而言,指人物景象的形体状貌,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魏晋南北朝画家陆探微的人物画:“秀骨清象,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亦指画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明代李开先《闲居集》云:“移生动质,变态无穷,蕴彩含滋,随心写象,纵横神妙,烘染虚明,此画之大致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