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是每事每物所以构成的具体规律,特殊规律。也指绘画的规律和原理。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云:“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谷,何以加焉?”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云:“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都是说绘画要反映万事万物之理,“理”与“道”具有相近含义。道属于天(天道),理属于物(物理)。以道统理,理由道生,依理行道,理中见道。道是抽象的,理是可见的。自宋代以后,画论中讲理的渐多,含义主要是两个;①指自然之理,如宋代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有序则不杂,盖有理之所寓耳。”张怀《山水纯全集后序》云:“人为万物灵者也。故人之于画,造于理者,能画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②指绘画之理,如宋代邓椿《画继》云:“狂怪求理,变异合理。”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其它,或指绘画之理趣,如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今之画者,但贵其夸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远画之理趣也”,③指自然界万事万物所具之物理,如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物理,故不可逆其风光而当顺其物理也。务要明乎物理,广乎人事”,④指自然界的分布次第之条理。《宣和画谱》云:“至于山川形势,屈曲向背,分布远近,各有条理。”⑤指山水画的组织结构,如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云:“凡文人学画山水……大抵以明理为主,若理不明,纵使墨色烟润,笔法遒劲,终不能令后世可法可传。”⑥指绘画创作中的自然与自我关系之理,如清代石涛《画语录》云:“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又云:“一理才具,众理附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总而言之,“理”是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规律。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
- 赵云如果被重用,会是怎样的情形?
- 《三国演义》上说,刘备进位汉中王,为奖赏有功之臣,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实际历史上并无此事。据史书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