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知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论著。作者是德国心理学家W·舒里安。1986年撰写。中译本为罗悌伦译,漓江出版社1992年出版。全书以审美感知为中心论题。作者首先对感知和审美的概念进行了论证和界定。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审美的各个方面,重点又是审美的自我构成与开放性,还依据对图画的喜爱情况,探讨了美的定义。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人的行为和行动总是由审美因素确定下来的。审美并不是某种特殊的东西或是与人类行为相异的东西,而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审美感知”部分,作者集中探讨了感知的各个级别的多层次性及其功能,列举了艺术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有关数据和实例。提出了“人的体验总是多于人之所想”的观点,认为“人的审美感知活动不仅涉及思维,而且涉及人的感受、行为和要求”,“在人的每一感知过程中,可能有若干级别参与了多多少少有意识进行的感知活动”。由这一观点出发,作者明确提出,感知可分为三个类别,即感受、行为和要求。根据进化理论,感知过程又可以观察到七个级别:耗散结构级;细胞器级,它是感知的“低下级别”,构成“感受”领域机体级;反射级,它是感知的“高层级别”,构成“行为”领域;“演进-符号级”是感知的“最后”或“最高级别”,构成“要求”领域,指的是人的有关意识领域,起作用的是人的愿望、梦幻、幻想以及其他级别上找不到共鸣的行为,其结果意识上升为超意识。该书无论是对美的自我构成、特性、功能、意义、表现的研究,还是对感知的生成级别,对感受、行为、要求的性质的探讨,均可从中窥见作者对审美感知进行研究的新信息、新成果,对文艺心理学中有关审美感知的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西门豹铲强扶弱
-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